对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我国的法律虽然都是明文规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落实到每一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关于举证责任的承担上,传统的“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制度在该领域适用困难。消费者在日常的经济生活中,不能够有效的分辨出一般行业与垄断行业,进而去购买商品或者享受服务,更不会在进行消费时将商品有关诉讼的不同举证责任考虑在内。尽管作为例外规定,有个别情况采用举证责任倒置,所以就根本而言,如今的反垄断公益诉讼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一般原则,即“谁主张谁证明”这一原则,这种守旧的制度是缺乏科学性的,不能很好解决垄断行业诉讼的相关问题。这种制度导致因为原告未能举证证明被告具有滥用其垄断地位而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时常发生,因此法院会将原告的诉讼驳回。虽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17条规定,人民法院可以依申请针对当事人客观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予以协助。但这条规定并没有将反垄断民事诉讼纳入考虑范畴,因此原告常常不是因为客观情况二不上诉而是因为对进行垄断行为诉讼的需要证据不够了解,同时公益诉讼一般需要多人数、大范围的证明,这就要求原告不仅需要证明商品或者服务属于垄断行业,还要证明诉讼是站在广大消费者的权益的立场上,在这种情况下,原告若是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他是无法办到的。但由于市场情况和信息不对称,要做到这一证明十分困难。而且还有证明计算垄断损害和违法损害行为与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关于这些证明,就算是专业的法律工作者也是很棘手的问题,何况是一般的普通人。5.1.3诉讼请求的限制传统民事诉讼请求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赔礼道歉、恢复原状等,在消费领域,也包括了一些惩罚性赔偿措施,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为请求,一类是损害赔偿请求。但在我国在垄断行业诉讼的司法实践中,我们统计了一下大概有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案件是要求被告停止侵害,排除妨碍,要求进行整改。只有百分之十的案件,是要求停止违法行为,要求赔偿。如重庆市西部破产清算有限公司诉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南坪支行想确认为被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行差别待遇行为违法,希望被告停止行为并且赔偿原告相关费用,最后的结局是双方达成和解,原告撤诉。还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垄断纠纷案,请求判令被告立即解除对原告网站的屏蔽,彻底恢复全面收录,赔偿经济损失50万元。这也是为什么公益诉讼代表的是社会利益而专门限制了对提起主体的处分权要求。也就导致了许多诉讼案件愿意以双方和解的方式结束。因此消协没有充足的动力去进行诉讼,这种案件也无法得到真正的重视。当被告从律师那得知最坏的结果无非就是整改,恢复原状,没必要进行赔偿损失,停产停业等等严重后果。就会抱着做样子等风声过后依然我行我素的心态,完全没有认识到自身的违法行为加上垄断地位,会给消费者与整个社会造成怎样的损失。过低的处罚要求,过低的违法成本,再加上垄断行业经济体量过大,一个公益诉讼不能使其伤到根本,是一件两败俱伤,还没有结果的事情。于是当前我国消费者公益诉讼在垄断行业难以取得进展。5.1.4对垄断行业的监管的不足我国《反垄断法》第6条至第10条规定我国反垄断法除外适用行业的情况以及相关监管规则,通过理论上和立法上的研究,我们可以将这些除外适用的行业总结归纳为三类一是公用企业,一是公用企业,如公共交通、电力、通信等企业,这些是具有公益性和盈利性两个特征,也就表明企业要一边追求利益效率,一边又要兼顾社会公益,保证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平衡。二是知识产权,是一种不具有实体形态的资源,是一种合法的垄断权。三是农业和农业合作团体,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不稳定,同时农业对于工业的基础性作用和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地位,同时也确定了农业发展的根本地位。“反垄断法适用除外”属于经济法范畴,因为这种“宽容”是辅助实现社会整体效率的保证,所以反垄断法中两个看似对立的领域——禁止垄断和允许垄断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即社会本位目标,只不过两者调整的方法不同,前者采用的是禁止的方法,后者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