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污染及防治摘要: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因素,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因此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追溯太湖污染成因以及治理方式。关键字:太湖污染成因治理方式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湖泊流域开发活动加剧,加之一个时期以来,人们环境意识淡薄,将湖泊用作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纳污和农业灌溉退水的场所,一些不合理的人为开发活动,如:围湖造田、森林砍伐、网箱养鱼以及湖滨带破坏等,给诸多湖泊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全国性的湖泊富营养化、干旱地区湖泊水质咸化、湖泊淤积或萎缩、湖泊生态破坏以及水质恶化等环境问题不断出现和发生,致使我国许多湖泊生态系统出现故障,给湖区的人民生产和生活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富营养化已成为我国湖泊当今重大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是指生物所需的氮(N)、磷(P)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相对封闭或水流缓慢的水体,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水域的物理化学环境)因素综合作用下,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太湖的富营养化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近年来也一直很吸引人们的注意,其严重程度有目共睹。一、太湖概况太湖流域地跨江苏、浙江、安徽和上海三省一市,流域面积36500km2,总人口约3400万人,人口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200人,是中国人口最密集地区之一,同时太湖流域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13%以上,是我国经济发达、工业化与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太湖是苏、浙、沪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在太湖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苏省经济发达的苏、锡、常三市都在太湖流域内。太湖水源是整个太湖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命脉,其水质优劣直接关系这个地区乃至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二、太湖污染状况太湖流域用她温润的气候和优美的景色孕育了湖区人民的优越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享受,一曲《太湖美》足可以说明一切。但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密集,太湖流域内每年废污水排放总量近40×108t,平均每日排放1090×104t,太湖地区排放河湖水体的工业、生活污水每年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增加,人们不合理的、无规则的排放废污水,引起了太湖水质严重恶化,表现为每10年左右下降一个级别,目前太湖流域河流水质全年综合评价超标河长为84%,大部分为V类和劣V类,特别是总磷(TP),污染十分严重。太湖水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饮用水安全和湖区人民的生活,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太湖水质的日益恶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07年太湖蓝藻暴发,无锡水源遭到污染之后,太湖的污染情况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和更多的研究。1.太湖污染源太湖的污染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工业污染源,包括县属以上企业和乡镇企业污染源;二、生活污染源,主要为城镇生活污水;三、农业面污染源,由农田施用的化肥、农村居民和畜禽粪肥的流失形成;四、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畜禽粪肥在农田施用时流失造成污染;五、水产养殖污染源,包括鱼塘养殖和湖内围养,由投饵和鱼类排泄物造成污染;六、水土流失,农田以外的非耕地由于水土流失形成的污染源;七、湖滨带生活污染源,主要是湖滨带的风景点、游览点、宾馆、饭店、疗养所、度假村等产生的污染物;八、船舶污染源,捕捞、运输、游览等各种入湖船舶污染源;九、湖面区降水、降尘。2.污染物进入太湖的方式污染物入湖途径主要有3种:河流输入、沿湖区直接输入(湖滨带生活污染物和网箱养鱼、投饵输入)、湖面区直接输入(船舶生活污染物、降水、降尘输入)。据初步统计,1995年江苏省太湖上游及沿岸地区输入太湖的污染物量为COD74581t、总氮21141t、总磷1148t。河流是污染物入湖的最重要途径,江苏境内河流输入太湖的COD、总氮、总磷分别占此类污染物入湖量的99.4%、97.5%、91%。3.太湖持续污染的原因工业(尤其是乡镇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迟缓,使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不断增加,加之废水处理能力不足且现有设施运转率较低,造成工业废水成为太湖有机污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