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人与环境的界面及室内环境设计7.1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7.2人与热环境7.3人与光环境7.4人与声环境7.5人与振动环境7.6人与毒物环境7.7室内环境设计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各种人与环境界面的基本知识,了解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理解设计必须考虑环境因素,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设计师要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进行设计掌握人与热环境界面设计的重要原则和一些关键数据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人与热环境界面设计的重要原则和一些关键数据难点: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本章课时:6-9课时7.1人体对环境的适应程度1.分区最舒适区、舒适区、不舒适区、不能忍受区,见图9-12.创造良好作业环境的途径1)对现有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价,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改善措施。2)在设计阶段就充分运用一切技术资料,对作业环境予以充分论证和考虑,提出妥善解决不良环境因素的方法。7.2人与热环境7.2.1影响热环境的要素1.气温:传导、对流、辐射(第二热源)2.气湿:相对湿度在80%以上称为高气湿,在30%以下为低气湿。3.气流:温差愈大,产生的气流愈大。4.热辐射:正辐射(使人体受热),负辐射(使人体散热)。7.2.2人体的热平衡人体所受热源:1)机体代谢产热;2)外界作用的环境热量,见图9-27.2.3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热舒适环境人在心理状态上感到满意的环境。影响热舒适环境的主要因素如下:1)环境因素气温、气湿、气流速度、辐射热最适合的湿度Ø%与气温t℃之间的关系Ø(%)=188-7.2t()t<26℃℃2)人的因素新陈代谢、服装,见图9-32.过冷、过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低温冻伤2)低温的全身性影响3)高温烫伤4)全身性高温反映7.2.4热环境对工作的影响1.热环境对脑力劳动的影响表现在效率和相对差错次数两方面,见图9-4。2.热环境对体力劳动的影响表现在操作效率和事故发生率两方面。工作时的温度最好在15.5~27℃℃,见图9-57.2.5热环境的主观评价标准1.主观评价依据:热环境对人体影响的主观感觉包括6个方面的因素:空气温度、热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气流速度、人体温度、皮肤温度,参阅表9-1,表9-22.耐受标准,见图9-63.安全标准,见图9-74.工作效率不受影响的湿度范围,见图9-85.工业生产热环境标准,参阅表9-3,表9-4P1817.3人与光环境7.3.1良好光环境的作用,见图9-9天然采光:利用自然界的天然光源形成作业场所的光环境。人工照明:利用人工制造的光源构成作业场所的光环境。1.光源对生产率的影响通过改善人的视觉条件(照明生理因素)和改善人的视觉环境(照明心理因素)来提高劳动生产率。2.光环境对安全的影响良好光环境使事故次数、出错件数和缺勤人数都明显减少,见图9-10。7.3.2对光环境的要求1.设计的基本原则1)合理的照度平均水平2)光线的方向和扩散要合理3)不让光线直接照射眼睛4)光源光色要合理5)让照明和色相协调6)不能忽视经济条件的制约,见图9-112.天然光照度和采光系数C,参见表9-5,表9-6C=En/Ew×100%En-室内某一点的照度;Ew-与En同一时刻的室外照度3.照明的照度与照度分布,见图9-12,参阅表9-7它表明被照面上光的强弱,以被照场所光通的面积密度来表示E=dØi/dA4.亮度分布,参阅表9-8,表9-9P1855.光的方向性和扩散性6.光源色和显色性,参阅表9-10,表9-111)色温,当热辐射光源的光谱与加热到温度为Tc的黑体发出的光谱分布相似时,将该温度Tc称为该光源的色温,见图9-13。2)显色性,参阅表9-12,表9-137.3.3色彩环境1.色彩的感情效果,参阅表9-14,见图9-142.环境色彩的选择,参阅表9-15P1897.3.4光环境的综合评价1.评价方法,参阅表9-162.评分系统4.评价结果与质量等级,参阅表9-177.4人与声环境7.4.1噪声对人的影响1.噪声对工作的影响,见图9-15当噪声达到70dB时,会对工作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对于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场所均以50dB的稳定噪声级作为其上限。2.噪声对听觉的影响,见图9-16会产生暂时性听力下降;听力疲劳;持久性听力损失;暴震性耳聋。3.噪声对机体的其他影响,见图9-17噪声达90dB分贝以上,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有明显的影响。噪声品级分类及其影响:第一级:L=30dB(A)~65dB(B),心理影响第二级:L=65~90d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