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教练带来什么?--汇才现象透视对大多数人来讲,企业教练是一个新鲜名词。在传统概念中,教练与体育就尤如鱼水关系般不可分割。然而,企业教练将这种关联打破,进行教练与企业管理的嫁接,训练场地也从运动场搬到了现代组织,“鱼”有了新的生长环境。在中国,首先实现这种嫁接的是大型外资企业,受益者自然是置身其中的本土化精英,吴士宏便是其一。这位曾经被称为中国打工皇后的女士,在《逆风飞扬》这本书中,详细记载了她第一次被教练的情况。那时候,她刚从IBM到微软担任中国区总经理,教练训练是她初进微软上的第一课。吃螃蟹者乃外资企业不足为奇,因为精彩的嫁接瞬间发生在20年前的美国。事实上,嫁接的试验者并非微软,而是AT&T。当时,AT&T总裁邀请一位美国网球教练,给公司高层管理者上课,教练示范的是打网球的方法,管理者学到的却是企业管理方式。这次看似荒谬的特殊训练催生了后来风靡欧美企业的教练技术。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使企业教练越加受宠,教练并不只在AT&T一枝独秀,开始在众多国际型企业中百花齐放,例如波音、麦当劳、BP石油等等。美国的《财富》等知名媒体也将Coaching纳入版面,而1992年成立的国际教练协会(ICF),预示着教练技术的发展开始规范和系统,并且向主流管理科学靠拢。根源于体育的教练,在企业界枝叶繁茂,硕果累累,据《美国新闻与世界》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教练是美国顾问业中呼声最高、增长最快的一个领域。为无数企业家所钦佩的GE前CEO杰克·韦尔奇在接受阳光卫视杨澜的专访时,提到了退休后的打算是做一个企业教练。在中国的企业群落中,教练首先流行于知名外企,不过,墙内开花,墙外并未闻香,由于外企仅仅将其作为一个管理工具,教练的活动范围以及影响力也仅仅是在系统内垂直辐射。对于外企门槛外的很多人来讲,依然是闻所未闻,不知就里。正因为如此,下面的数据就显得让人惊讶:据悉,中国已经有上万名企业管理者曾经接受过教练训练,其中不乏上亿规模企业的领军人,像前乐百氏集团董事局主席何伯权等。何伯权对企业教练推崇备至,并且还聘请了私人教练。教练开始在中国本土企业中茁壮成长,打开屏障的是一家叫汇才人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才)的外资企业,上万名“尝鲜者”均源自汇才的训练。这家成立于1995年的公司,是一家推广教练技术的专业机构,总部设在加拿大,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香港、澳门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汇才首先将教练技术引进中国的本土化群体,而且对教练的发展雄心勃勃。该公司以“激扬禀赋启导宏才”的理念,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被媒体誉为“亚洲企业教练先锋”。上万人不是小数,显示的是教练的流行,同时也引起人们的疑问:培养教练难道易如反掌?对此,汇才给出了另一个数据:在上万人中,获得专业教练资格的仅仅只有78名。2002年,汇才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汇才训练的内容和方式也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企业教练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带着这个疑问,本报记者近距离观察汇才以及汇才的客户,同时对这一新生事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教练什么?在汇才的业务介绍会上,肯定会出现一个扇形图的投影。主持人的解释是这样的:人们有什么样的信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而这个行为导致了成果的获得。传统管理善于从中间环节入手,也就是从行为的层面入手,通过改变行为,从而改变成果。但是,教练认为,行为只是“标”,试图改变行为乃治标不治本,行为的背后是信念和心态,所以,信念才是“本”,只有把信念的宽度打开才会有不同的行为,也就会出现不同的成果。随着扇形图的扩大,信念、行为以及成果均扩展到一个新的范围。汇才将这个扇形图归结为教练的核心原理,教练技术在知识、技巧和心态三个不同的学习层面上,选择了心态作为切入点。而在教练的严谨定义中,有这样的叙述:教练是通过迁善被教练者的心智模式,从而让他更有效地达成目标。由此可见,教练训练首先是心态训练。这个切入点暗示了教练流行的必然性。曾经有位伟人说:观念改变历史的轨迹。在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今天,进步与障碍的两大原因均是源自不同的观念,所以,观念的进步和态度的转变对于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