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姓名范宏伟导师杨小明专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年级2011级(11062192019)班别郑州教学班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二〇一四年三月内容摘要在我国当前职业教育体系中,技工院校以其教学模式的专业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人才培养机制的职业性,成为了整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输送了大量高技能的员工,为社会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了途径。但是当前我国技工院校大多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对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特别是在数量众多的普通技工院校中,对于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教师队伍的管理理念与方法都较为落后,直接影响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将从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问题入手,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提高技工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强化人才培养机制提供帮助。1、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突破人事编制不足瓶颈。拓展用工渠道,建立多元化的用工体系,弥补编制的不足,改革学校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探索事业单位与企业接轨的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为学校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2、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作为职业院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以“事务性”工作为全部内容的人才管理模式,把工作重心由“事”转向“人”,确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观念。3、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实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按照精简、统一、高效的原则,调整机构设置,确定岗位职责、岗位职数、岗位级别,双向选择、竞聘上岗,提高中层干部和教职员工对重大问题的参与度,激励教职员工增强活力,发挥自身内在潜能,为努力完成好岗位职责而努力工作。4、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引进、培训、挂职锻炼、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等多种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更新知识结构,增加实践技能,提高技能水平。5、建立竞争机制,完善科学的人力资源薪酬分配和人员评价体系。在人事、工资综合改革中,坚持“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深化岗位责任制,淡化人员身份,实现由传统的身份管理向职位管理转变,加强各岗位之间的合理流动,实现“人员能上能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竞争机制。【关键词】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理念选择优化竞争目录绪论......................................................................................................................................................1一、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5(一)管理观念相对滞后.................................................................................................................5(二)人才结构队伍不合理.............................................................................................................5(三)“双师型”人才短缺严重.....................................................................................................6(四)缺少科学的分配和评价体系.................................................................................................7二、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原因分析.....................................................................................8(一)传统官本位观念束缚了管理者的手脚.................................................................................8(二)传统人事管理观念影响了管理效能.....................................................................................8(三)传统的培训观念制约了教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