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防治项目加强中国中部地区以社区为基础的艾滋病综合治疗、关怀和预防项目三年工作计划框架(2006~2009)1、项目背景中国目前正面临着艾滋病的严峻挑战。卫生部宣布,截至2005年底,中国估计现有艾滋病感染者65万例,其中病人7.5万例。中国政府已将艾滋病列为全国重点控制的重大疾病之一。1998年,国务院下发了《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2006年,又制定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明确了未来5年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同时通过多渠道筹资加大了艾滋病防治的专项经费投入。2003年初,中国政府启动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工作。示范区共覆盖全国127县,其目标为从2003年起,利用3-5年的时间,通过示范区的活动,探索以治疗和关怀为主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机制为全国其他地区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经验。2003年9月,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上向国际社会做出5点承诺。同年,国家提出了“四免一关怀”的政策。为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和协调,2004年2月,国务院在原国务院防治艾滋病性病协调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了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包括22个有关部委、社会团体和7个省(广东、广西、云南、新疆、河南、湖北和四川),其中河南和湖北是全球基金项目省。这些政治承诺有力地推动了国家和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和本项目的有效实施。全球基金第三轮中国艾滋病防治项目立足于支持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策略的实现,目标是减轻艾滋病在中原7省资源贫困县造成的影响,它是对全国综合防治示范区的支持和补充。该项目第一阶段实施周期自2004年9月至2006年8月,于2004年9月启动。通过第一阶段的实施,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县的三级管理系统,逐步完善、落实了项目管理制度,建立了多部门沟通、协作与社会参与的机制,围绕项目第一阶段工作框架开展项目活动。截止2005年12月,项目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所有核心工作目标,扩大了中原地区7省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覆盖面并加大了力度,加强了各级综合防治的能力建设、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综合的治疗、关怀、预防活动,并在促进多部门合作、非政府组织和感染者的参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更好地结合国家有关政策,推动项目地区艾滋病防治工作,指导各级项目单位有效地开展项目活动,在项目第一阶段工作计划框架的基础上,修订、完善了本工作计划框架(第二阶段)。2、项目目标2.1总目标在中国中部7省72个艾滋病高发贫困县,减轻由艾滋病造成的影响并控制艾滋病的传播。2.2三年具体目标共有8大具体目标,包括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计划;建立有效的服务网络,开展艾滋病关怀、治疗和预防活动;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开展一线和二线抗病毒治疗;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综合关怀和支持;加强社会各界的承诺和参与;开展预防干预活动共8个方面。详见表1。2.3三年主要工作指标根据8项具体目标,制定了项目实施3年后的主要工作指标,如下:重点乡镇VCT服务覆盖率达到100%;90%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90%有治疗需求的艾滋病病人得到相应的机会性感染治疗服务;95%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及其家庭得到关怀支持和生活救助;95%的感染艾滋病病毒孕产妇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90%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在性行为中能坚持使用安全套;15-49岁人口中,城市居民艾滋病和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率达到85%,农村居民达到75%,流动人口达到85%,校内青少年达到95%,校外青少年达到75%;高危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达到85%;高危人群最近1次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3、项目地区、覆盖范围和实施周期3.1项目地区与覆盖范围在中国中部地区7省、72县开展,某些重点活动扩展到全省范围。7个项目省分别为河北、山西、安徽、山东、河南、湖北和陕西省。项目县名单及分布图详见附件1-2。3.2项目实施周期本项目为期5年(2004~2009),此计划为后三年(2006~2009年)的项目实施计划。4、项目活动内容与三年工作计划框架在8大具体目标下共有41项主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