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婴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0-6岁,学会走路、说话、思维)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产生互动的关键时期。授课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婴幼儿在生理、心理、语言、动作以及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掌握婴幼儿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把握婴幼儿的行为问题以及矫治的办法。授课内容:第一节婴儿期的发展第二节幼儿期的发展教学重点:1、婴儿期的认知发展2、婴儿期的社会性与情感发展3、自我评价的建立4、幼儿时期的游戏活动教学难点:婴幼儿期的行为问题及矫治教学手段:讲解与多媒体教学时数:5学时第一节婴儿期的发展一、新生儿的大脑与行为•新生儿(neonate)是什么?新生儿是一种自我驱动的、小小的感觉机器,身体通过一种预先确定好的方式不断发育,它是一种具有非凡能力的信息处理系统,被赋予强有力的情感与社会交往能力,并且预先具有发展语言的能力。•将婴儿出生后的头四周称为新生儿期。1、大脑的发育•孩子出生后的生理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牙齿、骨骼等外在方面;其二是内在的大脑的发展方面。•在出生时,新生儿的大脑大约是它的身体的1/4。正常的成人身体与头部的比率接近1/10,而不是1/4。身高每年约增加5-7厘米;体重每年大约增加2公斤;脑重每年约增加280克,3岁的幼儿的脑重与成年人脑重相比,只差400克;头围在2周岁时达到48-49厘米,3周岁时达到49.5-50.5厘米。以后速度更漫。10岁时才达到52厘米。新生儿非常大的脑由三部分组成:脑干——脊髓的延伸,是出生时最高发育的脑结构。它主要负责生理功能,如呼吸与心脏功能。小脑——在脑背部靠下、脑干之后的地方,负责平衡以及感觉与运动活动。大脑——是旋绕的、起皱的一大块,打开头颅盖能直接看到,它构成大脑面积的75%,它的功能是最重要的。大脑的各种结构对感觉(如视觉、听觉)、身体运动与协调,最主要的是对思想与语言负责。从进化来看,它是最新的脑结构,也是胎儿期最晚发育起来的结构。2、大脑与婴儿的状态•在婴儿早期,大脑的功能是控制婴儿的一般状态,也就是说,婴儿的生理觉醒或者婴儿状态。•著名心理学家沃尔夫描述了六种不同的婴儿状态。•婴儿的状态反映了对环境的警觉反应性。而且“状态”与婴儿的大脑活动水平(唤醒水平)密切相关。•新生儿处在每一种状态上的时间很不同,有些婴儿睡眠超过半天,有的婴儿则水几个小时;有的哭叫大40%,而有的则几乎不哭等。二、婴儿期的动作发展•最初的时候,婴儿从身体上看,几乎完全处于无助的状态。但新生儿降临到这个世界之际,就已经具备了许多那里,正因为有了这些能力,才能是他们得以更好地在这个世界生存和发展。新生儿先天能力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反射能力。他们不能移到新的地方;他们无法确保所处的环境既不会太冷也不会太热;他们不能为自己清洗;他们不能保护自己;他们甚至不能找食物……1、反射能力•反射就是不必经过学习而开展的简单行为。•觅食反射:当母亲的乳头轻请碰触新生儿的嘴唇,或者用手指轻触新生儿的面颊或嘴角区域时,新生儿便会将头转向刺激来源方向。•吮吸反射(营养反射或生长反射)(胎儿期2-3个月)当母亲的乳头或手指放入新生饿认得口中,新生儿便会有节奏地吮吸和挤压他们。•游泳反射(胎儿期8-9个月)将新生儿面朝向防入水池中,新生饿儿会产生像游泳一样的踢蹬动作。抓握反射(掌反射):把手指或小棍放到新生儿手心,并轻推,新生儿会用手紧紧抓住它。步行反射(新生儿)将手扶在新生儿的腋下,让新生儿光脚站在平整的地板上,新生儿便会向走路一样,抬起一只脚,然后再抬起另一只脚,并力图向前迈进。摩罗(洛)反射(惊跳反射)(新生儿):将手托在新生儿的后背,将其平放,然后轻轻将新生儿头部放低,新生儿先是双臂伸向两侧并张开手指,然后会将胳膊和手收回到胸前,呈现出拥抱的动作。眨眼反射:将光照射在新生儿的眼睛上,或者在靠近新生儿的头部拍手,新生儿会快速闭上眼睛。新生儿反射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保证新生儿得以生存下去•反射能力经过训练和成熟后,成为更复杂行为的基础•反射能力能建立起母婴之间的特殊关系2、移动与运动控制•婴儿早期的一定技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