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三有一化”建设总结经验材料积极推进“三有一化”建设着力提升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近年来,我县以社区“三有一化”建设工作为抓手,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入手,把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贯穿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积极创新社区党建工作思路,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努力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一、基本情况全县共有15个社区居委会,分布在抱由、九所、利国、黄流、佛罗、莺歌海等6个镇,城镇居民3.7万户,10.3万人。现有城镇党员1530人。15个社区共有工作人员105名,其中专职党务工作者15名,社区工作人员报酬为财政供养。二、主要做法和成效(一)抓队伍建设,确保实现有人管事。15个社区居委会全部建立了社区党支部,每个居委会平均配有6名社区专职干部。将社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全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采取举办社区支部书记论坛、集中培训、外出考察等多种形式提升社区干部整体素质。全面推行社区党支部书记抓社区党建工作述职制度,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价奖惩办法,每年对社区党支部班子进行考核评定,奖优罚劣。此外,抱由、九所等镇还通过从镇内其他站办调配、社会聘用等方式,切实配齐配强干部队伍。(二)抓经费保障,确保实现有钱办事。将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给每个居委会补贴6000元的办公经费,解决了社区正常运转费用和必要的活动经费问题。通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为15个社区配置了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和数码摄像机,推动了社区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增强了社区服务功能,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利国、黄流等镇也加大了社区经费的投入力度,为每个社区干部增加了通讯补助,极大第1页共4页地提高了社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通过积极争取结对共建单位、驻区单位和企业等各方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建立了政府投入、社会捐助、方式灵活、渠道多元的社区建设投入新机制。(三)抓阵地建设,确保实现有场所议事。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三年来,共投入110万元用于社区活动场所建设。同时,通过积极争取上级社区阵地建设“以奖代补”资金投入社区,并采取多途径、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进一步完善配套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各项硬件设施。目前,12个社区全部拥有了自己的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社区办公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办公场所实现有电脑、电视、图书、摄相机、互联网,提升了社区场所设施“一室多用”功能。(四)抓资源整合,确保形成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结合网格化服务,按照“一区一支”的原则,各社区在具备条件的小区(楼宇)中成立党支部,在居民楼宇中以“楼组”为单位建立党小组,在单元网格中设立党员中心户,全面开展“楼组党建”创建活动。党小组、党支部围绕居民共同关注的利益问题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将党的工作由社区所属党员向社区内全体党员延伸。同时,统筹了各方力量,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机制和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城镇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三、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建议尽管我县社区党建工作比较突出,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有:一是社区工作者队伍与社区党建新形势不相适应。部分社区工作者组织能力和领导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一些社区工作者还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组织活动考虑党员实际需求不够,对党员和群众缺乏吸引力、影响力,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战斗力不强。二是社区办公活动场所条件与社区党建新任务不相适应。目前,全县社区办公活动用房面积达到120平米的社区没有一个,现有社区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难以满足社区党员群众的实际需要,等等。下一步,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一)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考核机制,健全完善第2页共4页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议事规则、居民代表委员会等各项民主制度,加强内部监督,建立统一的社区工作评价、考核体制,强化民主评议;完善培养机制,坚持系统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业务培训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实践探索与理论研讨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社区干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