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培训第一章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概论[本单要点]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品质。医务人员职业道德也即医德,是调整和规范医务人员与病人、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问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无论是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还是对于医疗行业乃至整个社会而言,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医德的基本原则是: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第一节道德与职业道德一、道德与基本道德规范所谓道德,是指以一种特定形式调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依据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力量维系,以善恶、荣辱为标准,评价人与人、人与社会间关系的态度和行为,它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方式是非强制性的,是以“教化”为手段,以人们内心对道德内容的认同或部分认同为前提的,即便是社会舆论所形成的外部压力也不具有强制性,这是道德作用方式的基本特征。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括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自古以来,道德规范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力量之一,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早在中国古代,就形成了许多基本的道德规范,维系和巩固着传统社会的基本关系。如道德之“四维”:一日礼,二日义,三日廉,四日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如道德之“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此外,《中庸》有云:“知(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这些都被视为传统社会非常重要的道德标准。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道德规范也在不断变化。在当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传统道德标准的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被提高到相当重要的地位。为了在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在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的同时,国家提出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切实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