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5年,在国家经济政策取向突出“双稳健”的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的作用下,市场预期相对稳定,整体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2005年我国GDP增长%,宏观经济的平稳发展为城市轨道交通行业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宏观大环境,因此2006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仍会呈现较大潜力。?在过去的几年内城市人口增加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交通问题压力越来越大,交通堵塞现象在大中城市日益严重。当一个城市的人口超过50万时,就要发展城市轻轨运输系统;当一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时,就要发展地下铁路。目前人口已突破13亿,城市人口已达4亿。目前我国大约有20个城市正在编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已经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有90余条,2200km长,约需投资1万亿元人民币以上。到2010年,提出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预计将达到30座,不同形式的城市轨道交通总里程将达2000km以上,投资规模将达4000亿元左右,将为铁路、机械、电力、电子、通信、材料工业、建筑业等诸多领域带来可贵的发展机遇。将在一部分城市实现轨道交通承担公共交通运量的40%--50%,并逐年增长,以城市轨道交通产业上市的股份制企业,将会成为股市的绩优股,轨道交通将持续升温。?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区的城市群初具规模,满足城市群数量巨大、层次多样的出行需求,提供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客运服务,2006年应该着力发展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以便于主要承担沿线各城市和主要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并兼顾城市组团和次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2005年,我国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企业和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企业都有较大发展,为轨道交通行业提供配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车辆技术与装备、通信设备等相关的产业和企业也取得了比较快的增长。伴随轨道交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融资困难的问题。从我国轨道交通现状来看,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依靠政府投资是难以满足的,而通过资本市场或者金融机构筹集资金存在重重障碍,同时外资的进入加大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竞争风险,加剧了技术人才的紧缺和挖角之争,并且当前发达国家轨道交通产业的生产能力过剩,国内轨道交通企业的面临着更大的竞争风险。?因此在2006年前后,轨道交通的投资重点地区应在地域经济的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城市。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巨大,建设项目一般由多家较有实力的企业联合承办。在投资企业中,重点关注的应是信誉良好,有关键技术和充足资产的企业。对于银行来说,在信贷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轨道交通企业负债水平过高、部分企业信用缺失等风险,同时还应重点关注近期国家已经出台或即将出台的各类政策所带来短期波动风险。目录附表附图第一部分200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态势分析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经济建设世纪目标的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各种运输量增加很快,特别是市内客流量成倍或成几十倍的增长,加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导致公共交通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的影响了经济建设的进程,因此,发展地下铁道及轻轨交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5年国内GDP突破性的增长了%,为城市轨道交通创造了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2006年经济增长继续温和调整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投资增长目标值为20%左右,地铁建设投资将继续保持增高势头。2005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天津、南京、重庆、长春、大连等10个城市已建成轨道交通420公里;同时约有14个大城市上报城市轨道交通网规划方案,拟规划建设55条线路,长约1500公里,总投资5000亿元。现已获得国家批准,正在进行建设的项目,在建工程线路总长度约386.69km(不含长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区的城市群初具规模,满足城市群数量巨大、层次多样的出行需求,提供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客运服务,2006年应该着力发展区域城际轨道交通,以便于主要承担沿线各城市和主要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并兼顾城市组团和次中心城镇之间的客流。第一章2005年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政策环境分析及预测一、《铁路企事业单位进口机电产品标准审批办法》2005年2月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