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梁思成:情系唐代木结构建筑央视国际2003年12月02日15:11今天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包括很多中国人都到过纽约曼哈顿岛的联合国大厦,1952年这座大厦建成的时候,在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十位建筑大师当中有我们中国的建筑师梁思成先生。梁思成1901年生于日本,他的父亲是著名的儒学大师,也是清末的改革家梁启超。清华大学毕业之后,梁思成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建筑,后来又在哈佛大学做研究生的工作。在美国期间他发现中国的建筑经典——其中唐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很少在建筑史上有记载。回国之后梁思成开始了一生的对于中国古典建筑的研究、探索和保护工作。1937年6月的一天,北平尽管空气中有一丝紧张和不安,但大多数北京人还保持多年来形成的生活节奏。居住在北总部胡同三号的梁思成一家,正忙着准备出发去山西五台山,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搜寻一座可能兴建于唐代的寺庙——大佛光寺,在此之前还从来没有人发现过保存完好的唐代木结构建筑。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宛平城外,日军正在进行实弹军事演习,演习的内容就是攻克北平,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在卢沟桥一带制造了多起事端,都因为中国军队保持克制而没有扩大事态,可是一切迹象都表明,战争已经临近了。梁思成并不是不关注实事,但是全部精力都投在即将进行的考察上。他那年36岁,是中国近代大思想家梁启超的长子,当时他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学术机构营造学社的重要成员,任法事部主任。建筑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凝动的音乐,是永恒的艺术。1937年6月22日,他们出发了,因为小时候一桩车祸留下的后遗症,梁思成的背部微微有点驼,一只脚略微有点跛,但他始终保持着充沛的活力。他的夫人林徽因也出生名门,是30年代中国有名的才女,和梁思成志同道合。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共赴美国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日后梁思成回忆说,当我第一次去拜访林徽因时,她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1927年,梁思成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硕士学位。佛光寺真的存在吗?如果能真的找到唐代古寺,对中国建筑史来说将是最重大的发现。从1927年到1937年的十年,被称为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民族经济接触现代科技进入了一个繁荣期,西方世界的物质文明大量涌入,动摇了中国文化界对本土文化的信心,而将目光投向了西方,忽视了对传统的注视。1925年,梁启超把一本新近发现的古书寄给梁思成,在扉页上梁启超写到:“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这本书叫《营造法式》,作者是宋徽宗的工部侍郎李诫,著于公元1100年,它完整记录了当时宫殿建筑的各种建造图例和标准,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一部建筑标准手则。梁思成立即读了这本书,在一阵惊喜之后又感到莫大的苦恼,里面有太多术语还无法读懂,但他已经看到,研究中国建筑史的一扇大门已经打开,对于这本书的解读和研究,伴随了梁思成整整一生。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梁思成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自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沉的民族自尊。在过去我们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当中,建筑不是艺术,顶多是一些工匠们的手艺活而已,正是有了像梁思成教授这样的一代建筑宗师和建筑教育家,我们才真正开始了一种对于中华民族建筑美学的认识。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之后,梁思成决定转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准备完成一篇中国宫殿式的博士论文。在这个过程里,梁思成发现,中国建筑史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1928年2月,他告诉导师为了完成论文,必须回国去实地考察搜集资料,从此以后,梁思成回到了祖国,开始了他树立中国建筑史的事业。1937年6月26号,梁思成一行人从北京乘火车到达太原,然后再乘坐公共汽车,在平原上经过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