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8页江苏沿江制造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紧抓国际机遇重塑开放开发观念沿江开发已成为江苏经济发展近阶段的重点,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将产生重大影响。推进这一地区的开发、接轨上海,迎接全球新一轮产业与资本的转移、建成世界制造业基地,将有助于培育整体竞争力较强的大经济区域和世界级城市群,形成新的增长极,带动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共同发展,提高整体的国际综合竞争力,为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探索和积累经验。因此,实施沿江开发战略,是全局性的战略举措,也是跨区域的系统工程。一、面临的国际化环境、机遇和背景江苏凭借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已逐渐成为国际现代制造业的一个新的重要基地,又将迎来国际重化工产业重组的发展机遇。1、面临国际重化工产业转移的机遇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IT产业转移方兴未艾,新一轮以临港工业群为特征的重化工业的转移又已开始,包括大型冶金工业、机械工业、造船业、新材料工业和石化工业形成长江两岸的新型工业化走廊。以苏州为代表的IT基地属于来料加工类型,是利润薄、流动性大、劳动密集型的低端“扶贫产业”;这种类型的产业已经不足以支撑江苏经济发展更上新台阶。按照工业递进原则向工业化中后期迈进,江苏需要构建基础设施投入大、高加工化的重化工第2页共38页第1页共3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8页基地。江苏凭借长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在逐渐成为国际制造业基地的同时,已迎来新一轮国际重化工产业重组转移的发展机遇。国际上惯称IT行业为流动产业,流动性大;重化工则为基础设施高投入,原料和产品大进大出的“扎根”产业。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区域,其中长江三角洲渐显领先之势。非典发生后紧抓国际重化工业转移机遇,吸引外资、吸引国外产业转移和国家产业布局,长江三角洲将进入新一轮高速发展。以新澄、沙钢为代表的冶金行业,大力引进国外投资和合作,呈高速发展势头;在冶金行业“名不见经传”的常州市,2005年钢铁年产量将达2000万吨,超过现在的上海宝钢;世界运输类造船业正大规模地向沿江地区转移,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公司和江苏新世纪造船股份公司造船2002年完工总量比上年分别增长212%和86.4%,2002年江苏造船业增长97%,江苏沿江造船业发展势头强劲,多数船厂的定单已安排到2005年甚至2010年;石油化工产业同样迅速向长江沿线集聚,长江两岸近期已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了南京、江阴、张家港等一批化工园区(基地)。2、我国资源面临紧缺,需要建设一批大型重化工基地最近,国家几个部委在《矿产资源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中称,“除煤之外,我国主要的矿产资源都已告急”。据统计,中国现有煤炭的探明储量为818亿吨,石油为25亿吨,天然气为5.4亿吨。而以2000年为起始点,第3页共38页第2页共3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8页该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年需煤炭16-18亿吨,20年累计需247-268亿吨;石油年需5.5-6.4亿吨,10年累计需85-92亿吨;天然气年需0.6-0.7亿吨,10年累计需9.2-10亿吨。然而,中国油气资源的现有储量将不足10年消费,最终可采储量勉强可维持30年消费;到2020年,中国石油的进口量将超过5亿吨,天然气将超过1000亿立方米,两者的对外依存度分别将达70%和50%。报告还显示,在铁、铜、铝等重要矿产的储量上,无论是相对还是绝对,已无资源大国地位。2012-2014年,中国将迎来年2.4-2.6亿吨铁的消费高峰,未来20年缺口将达30亿吨;2019-2023年,将迎来年530-680万铜的消费高峰(以往预计约为390万吨),未来20年缺口将达5000-6000万吨;2022-2028年,将迎来年1300万吨铝的消费峰值(以往预计约为745万吨),未来20年缺口将达1亿吨。根据分析,从现在到2015年间,是我国利用国际矿业市场的最佳时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依靠能源与重要矿产资源消费增速拉动GDP增速的工业化进程已经完成,现在以占世界人口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