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40页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报告一、汝城县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评价(一)资源型城市基本情况1、自然条件(1)地理状况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北通资兴市、桂东县,南连广东省仁化县、乐昌县,东接江西省崇义县,西邻宜章县。史称“内为衡(阳)宝(庆)门户,外扼赣粤咽喉”。地理座标为东经113°16′17″—113°59′21″,北纬25°19′05″—25°52′27″之间。南北长63公里,东西宽72公里,总面积2400.52平方公里。辖12个乡、3个民族乡、8个镇,总人口38.247万。汝城县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端之交接部,四周群山环抱,境内山峦叠嶂,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中部凹陷形成一山间长条形盆地。境内以山地为主,平均海拔1500m,最高点五指峰1723.6m,最低点三江口,海拔160m。有大小河流696条,五大主要河流为浙水、沤江、滁水、赣江上犹水、北江城口水,分别源于湘江水系、赣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地下水资源丰富,主要有热水镇高温地下热水和罗泉大汤中温地下温泉。土壤主要有红壤、山地黄棕壤、水稻土、山地划甸土、紫色土、旱土等。属第2页共40页第1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40页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年均气温16.6℃,降水1546mm,无霜期273天。(2)地质状况汝城县地层分布不全,自无古界至新生界除寒武纪上组、奥陶系、志留系及三迭系外,其余均有分布。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碳系、二迭系、侏罗系、白垩系、第四系地层。地质构造复杂,主要经加里东、新华夏系、燕山期等构造运动。境内岩浆分布面积较大,约为540平方公里,主要是印支期侵入体和燕山期侵入体。所见岩体呈岩基、岩珠、岩枝、岩脉产出。2、气候条件汝城县地处南岭山脉北麓,境内地形起伏,高山深谷彼此相间,组成300米以下、300—500米、500—800米、800—1000米和1200米以上五级夷平面。丘陵和山地是汝城县主要的地形地貌,它对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起阻挡抬升作用,对西南暖湿气流起屏障作用,使汝城县的气候除了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的主要特征外,还有明显的地方性小气候特征。即有光、热、水同季而且配合良好的四季分明的大气候特征,也有因地形地貌影响,使光、热、水等气候要素重新分配,形成气温北高南低、降水南多西少,局地存在暖区和降水集中区的小气候。汝城县降水充沛,年平均雨量为1546.3mm,比全市平均多56mm,比全省平均多116mm,是全国平均年降水量的第3页共40页第2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40页2.34倍,是个暴雨多发区。一年中,4、5、6、8月是我县降水高峰期,7月是汛期降水量的低谷,也是夏旱容易发生时期。3、森林资源状况全县林业用地19060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40%。现有活立木总蓄积82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5.44%.境内现有木本植物有83科677种,以壳斗科、杉科、松科、樟科、木兰科分布最广。珍稀树种主要有银杏、福建柏、三尖杉、华南五针松、凹叶厚朴、华南栲、百日青、红豆杉、金叶白兰、檫木、大果马蹄荷、小叶黄杞、窄叶竹柏、香樟、楠木等。用材树种主要有:杉木、马尾松、国外松、梓木、栓皮栎、樟树、冬青、油桐、水青岗、苦槠、甜槠、酸枣、柏木、楠竹等。灌木林主要有桎木、柃木、杜鹃、胡枝子、白栎、盐肤木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五节芒、铁芒箕、沙草、蕨类等。此外,境内现有野生动物100余种,以兽类、蛙蛇为最多。珍稀野生动物主要有:华南虎、猕猴、羚羊、穿山甲、水獭、水鹿、花面狸、竹鼠、白鹇、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雉、白腹锦雉、山鹰、红嘴相思鸟、绿嘴相思鸟、猴面鹰、红角鸟、虎纹蛙、娃娃鱼、银环蛇、眼镜王蛇等。(二)经济发展现状、主要特征第4页共40页第3页共40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40页汝城县2005年GDP26.784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26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4.22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9378亿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