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4页民俗摄影将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摄影、文字记录工作的有效手段“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求按照科学统一的要求、科学统一的方法、科学统一的格式进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要求坚持普查手段的综合性,对同一事象进行民间文化的综合调查,并以文字记录、摄影记录、摄像记录同步开展,立体记录。用“摄影、摄像、文字三维体立手段”对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摄影记录工作一)、“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民俗调查摄影记录范本后沟村民俗调查摄影记录范本(后沟村民间文化摄影)后沟村所处的地区为华北平原,这里的开发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地区,有着悠久丰富的农耕传统文化。后沟村地形为黄土高原低山丘陵、由于自然的因素造就了该地区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理地貌。村里现多为清、民国年间所建的山西特有的独立式窑洞民居。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拱型房屋,有土坯、砖、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而不失窑洞的优点。在后沟村口的黄土崖壁上还留有昔日靠崖式窑洞,尽管它现在已废弃没有人居住了,但这种窑洞是三种窑洞的形式之一另一种为下沉式窑洞,它分布在山西南部,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它主要分布在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它的做法是:先在地上挖一个方型地坑,形成一个四合院,然后再向四壁挖窑洞。后沟村民居多为独立式窑洞,以传统的四合院与三合院为主,此地因冬季寒冷,且多刮西北风,故正房多为坐北朝南,屋顶多为泥顶与草顶平面,这多半一为方便农民晾晒粮食所用,因为在后沟村里,有限的平地极其少,了解了这些常识后,就可以抓住最能体现后沟村特点的景物,选择最佳拍摄点,将村落与四周环境的特点表现好。具体民居的拍摄则可以寻着一条从里到外、由整体到局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后沟村的四合院与三合院在拍摄时,应当从它们的院子的大门整体特点入手,这其中包括大门的装饰(具体为门前的抱鼓石、门枕石、门楣等)。进入大门,迎面是照壁,照壁上往往有精美的砖雕神龛。但在后沟村多为三合院,进入大门即到了院落中,如果赶上的是秋收季节,院落中往往会晾晒打下的粮食,黄的是玉米,红的是高粱,视觉效果很好看,院里往往种有枣树或李树什么的,正房的墙壁上往往设有精美的砖雕神龛,且每个院落中的神龛造型都不一样。进入正中屋内即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区域中了,它内部的造型即为独立式窑洞,这在华北平原地区很普遍,冬暖夏凉。厨房的灶台往往设在进门的右手边,如果赶上做饭期间,往往能够拍摄到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镜头。正房的左右两边多为主人的卧室,在取得主人同意拍摄后,尽可能用现场光记录下屋里的陈设,在许多老百姓家卧室里的低柜上往往还留有几件青花瓷器,给屋里增添几份古朴的气氛,柜上多悬挂镜框,里面都是主人各个时期的生活像片,衬底上多为主人获得的各类奖状,用于睡觉的炕头上往往还有低柜紧挨着床沿,里面多存放主人的衣物。在柜子的对面往往贴有大美人年历画,画面往往以搔首弄姿的半裸女人骑在摩托和时髦轿车上为主,这和屋里质朴的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反差。做为一个民俗摄影工作者,应该随机应变抓拍下这新旧对比鲜明的镜头。拍摄完后看看院子四周有无制高点,如果有尽可能拍摄此院的全景,在后沟村拍摄这样的镜头比较容易,因为后沟村整个坐落在四周黄土高坡包围之中,这对从各个角度拍摄村里的民居和其它建筑都是极为有利的因素。与民居相关的公共建筑也是非常重要的,祠堂做为宗族文化的标志,在每个聚族而居的村落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惜的是后沟村的祠堂在荒唐年代里遭到了毁灭。好在,在村里第2页共34页第1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4页老百姓家中还留有好几幅家族画像,在村口现还保留有关帝庙与观音堂,特别是保留完整的观音堂,在山西晋中还很罕见,院内左右方向的钟楼与鼓楼非常完整,梁架上的彩绘虽经百年,依然透过尘埃熠熠发光。为宗族活动服务的戏台还矗立在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