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发展与思考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终身教育处副处长程倍元上海教育报刊总社副编审项秉健摘要:本文实证分析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的形成、现状和特点,以及法规政策和政府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就规范和促进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对策思路和可行性建议,为政府科学管理教育培训市场提供新的思路。关键词: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自2000年以来,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得到较快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每年参加非学历教育培训人数达320万人次以上,并逐年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上海各企业投入培训的人均费用也逐年攀升。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已成为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的重要平台,社会非学历教育培训的发展日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一)社会需求孕育广阔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需求升温,源于上海经济、科技、教育等发展形成的五个拉动因素。1.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上海“两个率先”、“四个中心”的城市功能定位,促使上海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2.上海市民生活结构变化的需要。上海人均GDP达8000美元以上,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进入这一阶段后,休闲业、旅游业和各类教育,在市民生活结构中的地位和需求比例迅速提升,成为主要增长产业。3.上海教育发展的需要。上海已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至2010年上海新生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将达到14.5年。所谓知识的“马太效应”,预示着上海对未来非学历教育培训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4.建设终身教育体系的需要。一次性学校教育越来越难以适应科技、经济的高速发展构建“人生一次性和阶段性的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以及多次性和连续性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休闲教育相结合”的终身教育体系,对于教育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符合学习者的意愿和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5.扩大就业的需要。上海每年新增劳动力约15至20万人,失业人员数近30万,各类外来劳动力达到400多万;还有企业兼并重组之后提前“退休”的员工,加上海外归来的学子等,就业竞争激烈。竞争的焦点是知识和能力,这样就大大激活了本市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二)民办非学历教育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教育培训需求的日益增长,奠定了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的基础1.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总量增长和教育培训服务社会化转型。据教育行政部门和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统计:上海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和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数量分别由2001年的1305所和421所,增长到2006年的1600所和540所,分别增长了22.6%和28.3%。2.教育培训消费总量增长,市场前景巨大。中国社会调查所公布的“中国居民消费生活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中国英语培训市场的市场总值大约为150亿元人民币,为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0.1%。据零点公司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市18至45岁人群的调查表明:占93.5%的人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再学习,调查显示“10个城市青年,9个急着充电”。由此可见,终生学习与终身教育在我国拥有极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三)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化转型随着市场管理和市场调节方式的完善,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管理模式已发生较大变化,并促使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的形成下表例举了2001年和2006年上海非学历培训市场的调研结果,从表中可见教育培训机构格局、培训任务等方面的变化。二、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的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上海建设一流城市目标定位的确立和“科教兴市”战略的实施,上海的人才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一个覆盖“高等、中等和初等教育的基础文化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职前职后)、人文素养和休闲娱乐教育,以及满足外籍人士、涉外人员和国际化教育培训需求”的非学历教育培训体系得到充分发展与此同时,上海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得以迅速发展,并以“社会需求和市场规则提供教育培训服务”成为社会提供非学历教育培训服务的主体,由此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社会化运行机制和市场协调机制得以确立,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基本形成。(一)上海非学历教育培训市场的构成主体本市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