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杯子B.布娃娃C.蜗牛D.水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中“水暖”描述的是哪一种环境因素对鸭生活产生的影响()A.竹子B.桃花C.温度D.土壤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个特征()A.能进行呼吸B.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能生长和繁殖4.2017年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主持的青岛市海水稻研究工程海的水稻是一种耐盐碱水稻新品种。海水稻可以在一定浓度的盐水中生长,但一般水稻则不能在盐水中生长,这说明()A.生物都对环境的影响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环境对生物的适应5.请看图,分析有关地球上细菌和真菌分布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细菌和真菌只存在于海平面以上10千米B.细菌和真菌只存在于海平面以下10千米C.水圈的大部分范围内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D.地球的全部范围内都有细菌和真菌的存在6.对照实验是探究过程中的一种科学方法。在做“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对照实验中,下列实验设计不科学的是A.用1只鼠妇做实验B.设置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C.两种环境中土壤均为潮湿的D.实验中对结果求平均值7.下列环境中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A.大气圈的下层B.整个水圈C.岩石圈的上层D.地球的内部8.生物圈的范围是A.大气圈的底部B.水圈的大部C.岩石圈的表面D.包括A.B.C9.生物既能影响环境又能适应环境,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大雁南飞B.大树底下好乘凉C.沙漠里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D.秋风扫落叶10.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抗御旱涝,以及稳定全球生态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是A.草原生态系统B.森林生态系统C.淡水生态系统11.“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对该食物链的表述正确的是()A.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B.虾米小鱼大鱼C.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D.泥巴虾米小鱼大鱼12.在培养蘑菇的培养基上发现长出了霉菌,蘑菇和霉菌的关系是()A.互利共生B.捕食关系C.竞争关系D.寄生关系13.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阳光、空气、水属于()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成分14.山顶、山腰、山脚长生植物种类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A.水分B.阳光C.土壤D.温度15.在调查活动中,下列行为不正确的是()A.飞檐走壁,采摘高处的野果B.遇见不喜欢的动物,也如实记录C.看见新鲜的野果,不随便采来品尝D.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16.在一个由草、兔、狐绘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中,假如将狐全部杀灭,兔子的数量变化可以用下列哪一个图表示().A.B.C.D.17.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那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所体现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依赖环境18.下列对各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种类多,但其调节能力差B.草原上生活着多种动物,主要是水生动物C.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不可循环流动D.各种生态系统地域差异很大,所以各生态系统彼此之间不发生联系19.古蔺黄荆老林是许多鸟的栖息地,如果大量捕杀鸟类,将破坏黄荆老林的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A.有一定限度的B.强弱不同的C.无限的D.不变的20.夏天正午蝉鸣叫得最厉害,气温降到24℃以下就停止鸣叫,影响蝉鸣叫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A.阳光B.水C.温度D.空气21.下列用调查法完成的是()A.人体外部形态的描写B.植物叶片细胞的形态C.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的身高情况D.青蛙怎样捕食22.如图是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关系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只有①是生产者B.④主要包括细菌和病毒C.②中的能量不能流动到①D.图中的②和③都是消费者23.下列哪一项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A.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B.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数量大增C.生物系统中生物的总数量保持不变D.生态系统中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