腈纶染色助剂应用总结一实验目的:腈纶匀染剂1227(富联)、腈纶匀染修补剂m08(联胜)、阻染剂rct(联胜)用在腈纶染色上通过缓染性、剥色性及染色后的重新加色等系列试验,观察最终上染率及其颜色变化情况来了解各个助剂在染色中所起到的作用。二实验方法:2.1缓染性实验:腈纶纱线用不同助剂在不同温度下染色取样,看其缓染性及最终上染率.2.2剥色性实验:取出2g最终染好的色纱,加2g白坯纱,浴比1:50(200ml),分别加入各助剂(与染色时加入的助剂对应)1%(o.w.f),看剥色效果.2.3加色实验:2.3.1染色时不加助剂,染色结束后再加入一定的染料、助剂,观察助剂对修色的影响。2.3.2染色时加入1227,染色结束后再加入一定的染料、各个助剂,观察各助剂对修色的影响。2.4rct与m08拼用实验:染不同深度的颜色,加入rct与m08,观察最终上染结果。三实验结论:3.1缓染性实验结果:1227、rct缓染性明显好于m08;但m08对最终上染率影响较小,m08与不加匀染剂上染率基本一致,而1227或rct随用量的增多,残液颜色逐渐变深,纱线上的颜色逐渐变浅,即对上染率影响逐渐增大。3.2剥色性测试结果:用1227或rct移染的白纱得色比mo8深,说明1227或rct具有较强的剥色能力,所以工作液里相应的染料浓度大,空白纱线最终的得色比m08深,与之相应的是rct或1227对染料的利用率低,不易直接修色、加色。3.3加色实验结果:第1页共21页由于缓染剂rct(1227)分子量大、缓染性很强,其和腈纶纱线的亲和力较腈纶匀染修补剂m08要大,不容易被染料置换从而影响最终得色,所以在染色后重新修色时上色能力较m08弱,导致在rct(1227)用量越大时所修出来的颜色越浅。而腈纶匀染修补剂m08与阻染剂rct在同一用量,染料浓度足够的时候,染出的颜色m08比rct色光偏深,说明腈纶匀染修补剂m08上染、置换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可再修色性。这是由于m08特殊的分子结构,可以使空白“染座”重新上染,即可通过直接加染料进行修色、加色。建议修色、加色时单用m08即可。3.4rct与m08拼用实验结果:在腈纶纱线染深、中、浅三个颜色时,不同用量的rct与m08配比染出的颜色与空白相比偏差很小,而且染出来的效果比单独使用任何一种时的效果更为理想。因为rct在染色初期起缓染作用,使染料不致上染过快导致色花,而m08则在染色中通过“架桥”作用起到匀染效果,同时提高染料的利用率,所以m08、rct在染色中的协同作用可以最大的防止色花的产生。3.5对色光影响实验结果:m08、rct、1227最终染出来的颜色与空白除深浅有差别外,色相基本一致,说明对色光没有太大的影响。第二篇:橡胶助剂及应用橡胶助剂简介及其应用班级:08化工班学校:陇东学院姓名:李雍关键词:概要:橡胶助剂引起源于天然橡胶的硫化。经过八十多年的研究,直到20世纪20~30年代,随着硫化促进剂的基本品种2-巯基苯并噻唑及其次磺酰胺衍生物以及对苯二胺类防老剂的工业化,橡胶助剂才基本形成体系。目前,橡胶助剂处于稳定时期,硫化促进剂和防老剂两类主要有机助剂的产量大约为生胶消耗量第2页共21页的4%。国外橡胶助剂的生产相当集中,联邦德国的拜耳股份公司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最主要的生产厂家。中国橡胶助剂(指有机助剂)的生产始于1952年。橡胶化学式式中r′为h,r为有机基团;或r′和r均为有机基团;r′、r亦可成环由促进剂m或其钠盐,也可由促进剂dm,与环己胺(产物为促进剂cz)、二环己胺(产物为促进剂dz)、二异丙胺(产物为促进剂dibs)、吗啉(产物为促进剂nobs)、叔丁胺(产物为ns)等通过不同的工艺制得。它们的硫化起步慢,但硫化速度快,被称为迟效快速促进剂,主要用于轮胎等大型橡胶制品的生产。在常规配方中,其用量仅为促进剂m和dm的三分之二(促进剂m和dm的常用量为1~2份)。在所谓“半有效硫化”体系(即低硫磺/高促进剂配合)中,用量则达3~5份(与0.2~0.4份硫磺并用),可获得良好的加工安全性,并提高硫化胶的综合性能。③秋兰姆类属快速促进剂,主要作噻唑类或次磺酰胺类的辅助促进剂。④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类中属超速促进剂,适用于常温快速硫化,也作辅助促进剂。此外,尚有能提高有机促进剂活性的物质,称作硫化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