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应试复习(第1-2章)第一章人员素质测评导论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一、素质素质定义:指个体完成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根本要素,包括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素质是个体完成任务、形成绩效及继续发展的前提。素质对个体的行为与发展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良好的素质只是日后发展与事业成功的一种可能性。素质与绩效、素质与发展都是互为表里的。素质是绩效与发展的内在条件,而绩效与发展是素质的外在表现。素质的特性:(9个)①基础作用性。它仅是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②稳定性。素质体现于个体活动的全部时空中。素质表现为一个人某种经常性的和一惯性的特点。③可塑性。个体的素质是在遗传、外界影响和个体能动性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并非天生不变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可塑性。④内在性。它具有隐蔽性和抽象性。⑤表出性。行为方式、工作绩效与行为结果是素质表现的主要媒介与途径。它构成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内外具有统一性。个体素质的表出性也体现为素质表现的实在性与具体性。例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⑥差异性。“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⑦综合性。同一个体的各种素质、同一素质的各种成分,都是作为高度统一的有机体存在于个体之中的,它们相互联系、难分难割,统一地作用于行为方式、行为产品与工作绩效之上。素质的综合性还表现在素质对行为辐射的共同性、普遍性与全时空性。⑧可分解性。⑨层次性与相对性。每个人的素质具有不同的结构层次,有核心素质、基本素质与生成素质等不同的层次区分。素质优劣表现为水平高低,而水平绝不是素质。素质的构成:包括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个体素质划分为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两大类。身体素质是指个体的体质、体力和精力的总和。心理素质中的智能素质,包括知识、智力、技能与才能。而才能是指专长,是指在兴趣、天赋上所形成的高水平的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品德素质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创新意识与其他个性品质。文化素质包括文化的广度、深度以及工作与生活的经验。二、素质测评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主要活动领域中的(行为事实)表征信息,采用科学的方法针对某一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做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中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征的过程。三、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对具有一定才能个体素质的测评(包括某些儿童测评、学生测评与人员素质测评)。它们在测评理论、测评方法与测评技术上却是相同的。智力测验、气质测定、品德测验等,都是通过问卷量表的形式来测评被测者的有关素质。四、人员测评与人员选拔。人员选拔,就是挑选合适的人到某个特定的岗位上发挥作用的过程。人员测评是人员选拔的主要方法与技术。任何一个组织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领导者、中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科学合理的人员测评与选拔理论,以及行之有效的人员选拔方法与技术,是我们做好组织管理工作的第一要务。第二节人员素质测评的主要类型人员素质测评的类型按照测评标准划分:①无目标测评(述职、小结与访谈)②常模参照性测评(晋升测评、人员录用与招聘)③效标参照性测评(飞行员的选拔与录用)按照测评目的与用途划分:有选拔性测评,诊断性测评、配置性测评、鉴定性测评与开发性测评。一、选拔性素质测评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特点:第一,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第二,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第三,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第四,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第五,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基本原则:公平性、公正性、差异性(要求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依据,又要能够反映求职者素质的真实差异)、准确性、可比性(要求素质测评队求职者素质测评的结果具有纵向的可比性)。二、配置性素质测评配置性素质测评是以合理人事配置、人尽其才,才得其用为目的进行。特点:针对性(体现在整个测评的组织实施与目的上)客观性(体现在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