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进展和深化,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但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影响,大家好像并没有给与过多地关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到底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如何做,才有助于企业实现文化管理和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对于这些问题,人们考虑的更为甚少,并且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两种认识误区:1、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代替企业文化工作在我们服务过的一些企业里,没有接受企业文化咨询服务工作前,往往很少设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建设负责部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主要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政工部门分开负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般负责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的制定和执行,组织对员工进行与文化相关的培训。政工部门有的虽然被指定行使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职责,但由于受工作职责和习惯的影响,对文化建设要义理解不透,也只能做些识别系统、搞搞活动、进行宣传方面的工作。这种做法导致企业文化建设难以形成体系和落地,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企业管理中也就不能很好地发挥。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被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是支撑战略的,具有战略的要义,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也属于战略的范畴,二者都具有战略的高度,在一定的空间里是相通的,具有匹配性。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有的企业往往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不但不让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参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提炼和构建,而且在文化落地、生长过程中也常常忽视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之间产生隔阂,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所起的作用。通过我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和我们为客户提供企业文化咨询服务过程中惊奇地发现:其实,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文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一、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缘源人力资源管理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管理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未出现之前,社会意识形态的人本主义、经济学上的人力资本理论、会计学上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心理学和行为科学在管理学上的广泛运用,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学者斯科特(R.Scott)认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不仅要承担行政事务工作,更要关注组织的战略性工作,强调以人为本,管理方法的科学化、人性化。人力资源管理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来说,两者的特点具有明显的不同。人事管理的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强调“事”的单一方面的静态控制和管理,管理的形式和目的是“控制人”,从而获得利润;把人设为一种成本,将人当作一种“工具”,注重的是投入、使用、控制,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收益。而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的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强调“以人为本”;在一个组织中,围绕着人,关心人本身、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工作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人与组织的关系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管理逐渐被企业和社会给予重视,对企业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各国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奇迹般的增长产生了兴趣,他们对美日企业管理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大多数美国学者一致认为,日本企业的高效率与日本企业在长期中形成的以人为本和以员工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有着很大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发现,这种文化是深深扎根于日本企业的各项管理实践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之中的,企业文化的差异最终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与实践的差异上.在此基础上,《追求卓越》一书的作者美国的托马斯。彼德斯和罗伯特。沃特曼等以超越“人的理性的局限性”为前提建立了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论把关注人性、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到了管理工作的日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企业文化的普及,企业进一步意识到规范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渐开始以企业文化为基础来塑造企业形象。企业文化的研究也由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和量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