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的职业操守,企业的百年基业关于裁员,长篇累牍的现象描述、原因解读之后,不难发现,裁员大潮风起云涌,确实并非危言耸听;而关于裁员动刀,我们主导和谐。至于壁虎断尾的策略反思,追究到成本问题,也许还不是反思的最深层。其实,我们早在两个月之前,就在网站上发起了一个话题讨论,主题是"裁员,狠一点还是温柔一点",参与讨论的人数上百,帖子点击数更是近万。通过这个讨论,我们倒是最终可以找到裁员背后正确和有力的那个支点。话题讨论的前奏,正是金融危机来袭之际,一群专家学者在论坛上唇枪舌剑,有人提出:此际企业效益不好,外部环境无论对员工还是企业都不利,也就是说双方在这时候发展的机会都少了,员工跳槽得三思,企业找人也要掂量。这个时侯有人说,趁机可以把员工"压榨"厉害一点也不会有太大关系,员工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此时正是最大限度挖掘人工成本效益的时候。而另外一派的观点恰好相反,觉得正因为这样,企业更应该对员工宽容一点,从而吸引更多人和企业共度难关,增强企业隐形吸引力,保持或者增强企业竞争力,至少不至于雪上加霜,最终树倒猢狲散。为了不至引发歧义,笔者在此稍微阐释一下,所谓狠一点(甚至是"压榨"),包括对该裁减的毫不手软,反正现在等着就业的多了去;还有减薪、能不加薪就不加、能少加就少加;裁员之后迟迟不招人,能让员工多干活就多干,只要不引起直接冲突;考核时不考虑工作量的增加,还是按原来的标准,即便有所考虑也是稍微延迟一点时间、增加一点补贴之类的……诸如此类,总之是"装聋卖傻",更有甚者,借着经济不景气的招牌,一概推为"特殊情况",要员工全盘理解接受。所谓的温柔一点,除了裁员减薪时讲求一点策略,尽量保护或者不伤害员工,还有可能是保持一定幅度加薪,没有办法加薪的话,则尽量保证不减薪,要减薪也是从上到下,从高管薪酬开始,或者考核时会宽容一点,以及将打卡延长几分钟,让员工不至于那么疲于奔命。或许,这种"怀柔政策"有时不过是"妇人之仁",或者"口惠而实不至",但是最终还是多少能够达到让军心稳定的目的,或者让人心温暖一点,凝聚人心。在本文撰写前一周,通过对这些讨论统计,大致可以将讨论的结果分成三种类型(见图)。其中,主张温柔一点的比例占到42%,原因包括:要以人为本,这符合人才发展的要求,也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大趋势;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此时反其道而行之,更容易建立口碑,攻占品牌市场,凝聚人心;过于压榨员工搞不好就会造成大量人员流失,最终得不偿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企业管理也是一样的道理;推己及人,符合一般人的心理接受习惯;要看长远发展,最终还是重在经营上的开源节流,靠对员工压榨是舍本逐末;主张狠一点的占比12%,列举的原因也不少:企业需要追逐利润,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生存的有利条件,目前的企业现状,是没有不被压榨的员工;生物界的法则是适者生存,狠一点提炼的是更优质的人才;目前的80后,尤其是85后出生的员工工作态度成问题,需要借此机会好好锻造;当企业面临生存问题,不狠一点就等着倒闭;对自己和员工狠一点,是做大事的企业管理者所具有的气魄;严格管理必要,否则员工更是要放纵了;主张依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策略的占比38%,理由是:不同的人才(人才个性、人才能力、工作态度、职位重要性等)、不同的企业及发展阶段(行业性质、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等)要求不一样;不同的管理者性格、不同的企业文化选择不一样;关键是尺度和操作方式,总的前提是要让员工感受到温暖、公正,具体办法不限;可以两手抓,不矛盾,制度从严福利从柔、品德为先过程灵活;育人用人有其根本的原则,万变不离其宗,何况现在的金融危机也许是被误的认知。关于最后这一点,回帖者转载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说:有个男人经常在路边卖热狗。他不识字,读不了报纸;因为听力有些问题,也从不听广播;由于眼睛弱视,电视节目也与他无缘。但他对他的热狗生意充满了激情。他非常聪明,想出了很多诱人的促销活动来增加销量,销售额直线上升,订购的原材料也越来越多。由于业务需要,他不断地招聘新员工来为更多的顾客服务。后来,他还拓展了外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