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创业者传奇故事:第一个100万http:/www.qncye.com2009-09-2010:37:20图解:王永庆1916年生于台湾新店直潭的王永庆,出身贫寒,父亲体弱多病,大多仰赖母亲务农维持家计。15岁的王永庆离开故乡远赴嘉义工作,在一家米店做学徒小工。勤奋好学的王永庆,除了完成自己送米的本职工作以外,还处处留心老板的经营窍门。16岁时,王永庆靠着父亲四处张罗的200元资金开了自己的米店。面临众多竞争对手的压力,王永庆认为勤奋工作是自己能改变困境的法宝。隔壁的米店一般下午六点就打烊了,而他十点半才关门。此外,王永庆也开始运用一些自己摸索出的技巧。比如卖米时,他会主动问对方家里有几个人,以估算出这个家庭大概在哪一天吃完米,在这一天快到来时主动送米上门。依靠这样的贴心服务,王永庆的米店受到很多老顾客的青睐,他又创立了碾米厂。后来在朋友的资助下,他从1943年开始了木材生意,由于缺乏相关经验,不久后便血本无归,这段时间也是他创业以来最黯淡的时期。后来朋友的再次出手帮忙,他才得以在木材行业立稳脚步。随着日本战败退出台湾,当地的各种基础建设需要大量木材,王永庆由此积累起了资本。1951年,战后起步的世界石化行业开始在东亚兴盛,当时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尹仲容号召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加入这个行业。在检视银行系统的账户后,相关部门发现从开米店起家的木材商王永庆竟然是存款最多的企业家之一,高达千万元。王永庆接受了尹的建议,进入塑料行业,1954年成立了福懋塑料公司(即台塑集团的前身)。王永庆年龄:逝于2008年,享年92岁创业时间:1932年开了一家米店第一桶金:木材生意我幼时无力进学,长大时必须做工谋生,也没有机会接受正式教育,像我这样一个身无专长的人,永远感觉只有刻苦耐劳才能补其不足。直到今天,我还常常想到,由于生活中受过的煎熬,才产生了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许是上帝对我的赐福。图解:李嘉诚塑胶花传奇1940年秋,李嘉诚一家从潮州逃难至香港,栖居在舅舅的钟表行中。李家可算的书香门第,在当地受人敬重。但这些在当时的香港没有半点价值,甚至为生存带来了压力,一家人卑微如蝼蚁。13岁的李嘉诚不得不失学,寄人篱下当学徒。白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夜晚则必须搬开家具与其他伙计挨着入睡。历经家道中落、少年失学、父亲过世、孤独的流落异乡,迫使李嘉诚在很短的时间内压缩成长。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李嘉诚觉得只有加倍努力才行,要想出人头地,学习是惟一的武器,他开始自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虽然艰辛,但李嘉诚觉得十分充实,“年轻时我表面谦虚,但内心很骄傲。因为你看见身边的人每天保持原状,而自己的学问却日渐提高。”李嘉诚的机会终于来临。1945年,二战结束后的某天,他所在工厂的老板亟需发信,但是书记员请假,李嘉诚因好学被推荐帮忙。出色的表现使得老板对他另眼相待,将其从杂役小工调至做货仓管理员继而成为了业绩很棒的推销员,再升到经理,19岁更成为总经理。李嘉诚也从中学到了更多的关于货品的进出、价格、以及货品管理,推销等技巧。随着二战后经济复苏,塑料制品的市场需求很旺盛,李嘉诚认为机不可失,决定自行创业1950年,他利用自己的积蓄连同舅父的借款共5万港元,开设了长江塑料厂。1957年,李嘉诚从行业杂志中得到启迪,赴意大利考察,回港后转产塑胶花。得益于当时的消费环境,业务迅速发展,由于产品能不断创新,李嘉诚继而成为了香港乃至全球的塑料花大王如今这已成为李嘉诚财富故事中的经典情节。李嘉诚年龄:81岁创业时间:1950年创立长江塑料厂第一桶金:塑胶花生意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身处逆境时,我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条件因为我勤力,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肯建立信誉。图解:柳传志做“倒爷”被骗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