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村社党支部书记、主任培训班上的讲话傅恬(2010年6月10日)同志们:为持之以恒地抓好村社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推进全区基层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区工委、管委决定举办这期全区村社书记、主任培训班,其目的在于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村社干部的综合素质,拓宽村社干部的视野,提升村社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养成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习惯,为推进叶集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做出新的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区工委、管委向参加培训的全体村社书记、主任,并通过你们向全区所有村社干部表示诚挚的问候!对你们常年扎根农村一线,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为我区农业和农村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着重强调三点意见。一、强化思想认识,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目标,切实增强抓好学习培训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领导班子,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各级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提出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村级组织和农村干部队伍处在农村改革发展的第一线,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能不能全面地得到贯彻落实,农村经济社会事业能不能快速发展,农民群众能不能尽快富裕,关键在于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广大村社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培训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不断增强服务大局、服务中心的意识,努力提高领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首先,抓好村(社)干部学习培训,是抓基层打基础,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其基础稳不稳,作用发挥好不好,广大老百姓拥护不拥护,关键在于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村级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的能力素质。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天在座的都是村社支部书记、主任,可以这样讲,你们的政策理论水平、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农村改革发展进程。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培训,才能不断提高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创新村级党建活动内容和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努力把我区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其次,抓好村(社)干部学习培训,是解决当前基层存在问题,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现实需要。高要求、高水平的工作,要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去完成。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组织保证。当前,农村情况比较复杂、工作难度也比较大,对村社干部、特别是村社“两委”主要领导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如果不加强学习培训,做到与时俱进,是无法承担起改革发展的重任的。目前,我们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等方面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需要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市场经济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规模观念、科技观念、质量观念、法制观念等还不强,有的村发展集体经济无门,搞公益事业无路;有的干部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差;有的干部大局意识不强,不能站在全区、全乡(办)的角度去想问题,不善于处理好各方面关系。二是领导管理水平不高。工作仍停留在低要求和低水平的层次上,工作用土办法,信老经验,处理问题没程序,办事不讲策略。有的村书记、主任法律意识不强,不懂法,不守法,甚至带头违法;有的村书记、主任解决矛盾能力差,对村里矛盾纠纷不会解决,大事小事往上推;有的村书记、主任驾驭能力弱,不善于发挥其他村组干部的积极性,“两委”班子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