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0页1、光的传播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2、知道小孔成像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以“光是如何传播”的研讨活动引入主题。培养学生观察、动手、分析、讨论的能力,找出光是直线传播的特点,以及知道小也成像的原理。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小朋友在树林间玩耍的图片。2、提问:孩子们在树林间玩耍,发现叶子缝隙间射下来的一缕缕阳光,他们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缕缕阳光像一条条线,阳光是直直地照过来的吗?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二、活动一:用管子看光1、出示一段塑料水管实物。2、提问:这支水管可以弯成各种形状。请你试试把它弯成各种形状。看看什么形状可以通过它观察到灯光?3、活动:学生观察、实验。4、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只有塑料水管是直的时才能通过它看见灯光,弯曲时是不能看见的。5、归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三、活动二:光线打靶1、出示“光线打靶”的图片。2、提问:介绍活动的装置,当光从B孔射入时,能照到几号靶?3、讨论: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4、演示:教师演示实验。5、交流:光能照到2号靶。第2页共20页(1)把中间挡板的孔挡住,光还能照到靶上吗?(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要想将光从A孔照到1号靶上,你有什么办法吗?(3)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4)教师演示实验。(5)学生汇报观察结果。6、归纳:光是直线传播的。四、活动三:小孔成像1、播放“小孔成像”的视频或出示图片。2、提问:(1)介绍活动的装置,当光通过小孔后,蜡烛光会通过小孔照在纸屏上吗?(2)我们在纸屏上可能会看到什么呢?你的理由是什么3、讨论学生猜测,画图,并说明理由。3、演示:教师演示实验。4、交流:白纸屏上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像。(1)教师演示不加小孔板时,蜡烛成像的实验。(2)为什么两次实验的结果不一样呢?5、讨论:学生猜测,并说明理由。交流教师介绍小孔成像的原理。6、归纳: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的。五、拓展:自制简易“照相机”1、出示照相机的内部结构图片。2、介绍照相机工作的原理。大家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照相机”吗?3、讨论:(1)所需要的材料。(2)怎样制作成像效果才好。4、交流:学生汇报讨论结果。5、归纳:请大家回家自制一个简易“照相机”,下节课把你的使用心得与大家分享。六、课堂小结2、镜子教学目标:第3页共20页1、知道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制作的能力。重点难点:通过光“拐弯”的游戏,学习用实验的方法找出“平面镜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结论。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小朋友在操场上玩镜子反射光的游戏的图片。2、提问:太阳光遇到镜子后,为什么会拐弯跑到墙上去了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来一同研究吧!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二、活动一:光“拐弯”游戏1、出示“光线拐弯”的实验图片。2、任务:绍活动的装置。现在光线只能照亮书的正面,你能在不移动手电筒和书的情况下让光线照亮书的背面吗?3、讨论:学生讨论,并在书中将方法用画图的方式标出来。4、演示: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法演示实验。5、交流:把三块小镜子摆在适当的位置上,让镜子将光反射到书的背面。6、归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平面镜(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三、活动二:制作潜望镜1、“老师的眼睛特别历害,蹲在讲台后面就知道你们在干什么。不信,咱们试一试。”教师蹲在讲台后面,并让学生确认看不见自已了,然后悄悄地把潜望镜拿出来,让学生自由做动作,教师在讲台后面说出他们在做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出示潜望镜)“这就是老师的法宝——潜望镜。想不想自已做一个潜望镜?3、学生分小组按要求制作潜望镜,并在小组内使用潜望镜做游戏。教师巡视,把一些小组未做成功的潜望镜拿出来。4、这些小组的潜望镜为什么看不到东西?讨论:(1)潜望镜的工作原理。(2)怎样制作潜望镜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5、归纳: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的反射光的原理制成的。第4页共20页四、拓展:镜子的作用媒体1、出示汽车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