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的重要性摘要:“农家书屋”的建设和发展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农村地区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但还有创新和发展空间。建立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依托,以乡村学校图书室为网点的“农家书屋”新服务模式,更加适合我国农村当前实际情况,适合在农村偏远地区推广。本文将以“农家书屋”服务模式的重要性为题,对我国农村地区“农家书屋”的现状以及运行模式,特别是“农家书屋”投入建设后的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农村地区农民朋友通过学习知识所得到的智慧和收益值得进行探讨。重点结合部分省区“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关键词:农家书屋;服务模式;创新发展随着我国当前经济向好发展,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与日俱增。虽然,“农家书屋”在部队省区的投入建设和科学发展,已经较大程度地缓解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但还不能完全满足提高农村人口素质的需要,还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空间。笔者因此设想,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依托,以乡村学校图书室为网点的“农家书屋”新服务模式,应该更加适合我国农村当前实际情况,特别适合在农村偏远地区推广。一、实行资源共享,扩大服务区域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引导农民阅读,是“农家书屋”建设和存在的价值。有效整合资源,服务更多的农民,是“农家书屋”发展的基础。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依托,有效利用当前县(市)级图书馆的现有业务、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我国比较完善且布局合理的农村中、小学校网点,进行“农家书屋”的建设是切实可行的。我国目前县(市)级的图书馆建置比较完整,而且政府每年对其图书馆都有一定的预算和投入,至于少数图书馆的购书经费不足,只要给予一定量的资金投入就能够很快恢复。县(市)级图书馆作为“农家书屋”辐射和调剂的中心,可以定期根据农民的要求,以县(市)级图书馆为中心,进行有效的图书调剂以满足农民朋友的需要。如张家港市针对“农家书屋”就明确提出了“大书房”的思路,市、镇两级图书馆要与各“农家书屋”图书流动,实现图书资源共享。另外,中、小学校图书室已有固定的服务场所,而且距离居民点较近,能够方便农民借阅。据江西省首份农村阅读需求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农家书屋”的阅读主体是学生、教师和专业经营户。因此,“农家书屋”不仅可以利用学校这个比较稳定的读书环境以及校舍资源,减少外来不必要的干扰,而且可利用学校教室在节假日举办农业科技知识讲座等活动。还有,农民在农忙时不能到现场借阅图书,但是可以委托学生借到所需的图书后带回家阅读。同时也可以扩大农村中、小学校图书室的规模,进而扩大服务面,形成一举两得的局面。将“农家书屋”与乡村中、小学校图书室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动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以此引导家长阅读习惯的养成,使“农家书屋”能够顺利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态势。如贵州省锦屏县铜鼓镇嫩寨村“农家书屋”自2007年建成以来,村两委积极和学校沟通,探索出了一条“村校互动、学校管理、学生带头、家长联动”的管理模式,“农家书屋”作为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阵地作用日渐凸显。良好的运行管理机制,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同时,以学生带动家长,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二、统一协调指导,便于流通管理图书的良好管理和流通的长效机制是建立“农家书屋”的基础。“农家书屋”是按照农民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和运行的。村委会等各基层组织只承担筹建和监督的职责,不直接参与管理,具体管理由当地的中、小学校来实施,这是因为学校是农村主要阅读人群集中的地方,便于“农家书屋”长期发挥作用。政府部门参与指导管理、统一协调以及人员的培训,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规范等。特别是县(市)级政府的指导管理和统一协调尤为重要,可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地惠及农民群众。如果没有政府参与指导管理和协调,很可能出现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现象,好比乡镇文化站屡建屡垮、大多数形同虚设的局面。从目前“农家书屋”的发展态势来看,购买图书的资金投入明显有所不足,如何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