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半期教学质量测试·化学卷高一年级测试范围:高一年级上期前三章内容,本试卷共【26】题,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C-12N-14S-32Cl-35.5Na-23Cu-64Mg-24题号一二三总分复核得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分离和提纯的实验中,所选用的方法或仪器不正确的是()序号ABCD实验目的分离食盐水与泥沙分离水和酒精制取蒸馏水从浓食盐水中得到氯化钠晶体分离方法过滤萃取蒸馏蒸发选用仪器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烷的摩尔质量为16克B标准状况下,0.3molSO2中含氧原子数为0.3NAC常温下,2.7克铝离子所带的电荷数为0.3NAD常温下,9.5克MgCl2晶体中含Mg2+为0.2NA3.氯化铁溶液和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粒子直径都在1-100nm之间B都能通过半透膜C都能通过滤纸D都能产生丁达尔效应4.某学生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A.使用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B.溶解后未冷却直接定容C.容量瓶不干燥,存有少量蒸馏水D.胶头滴管加水定容时俯视刻度5.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离子数为NA的是()A.27gAl3+B.1molNaClC.2molSO42-D.10gCl-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肯定有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没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D.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时,一定发生还原反应7.为鉴别K2CO3和NaHCO3两种白色固体,有4位同学为鉴别它们,分别设计了下列四种不同的方法,其中不可行的是()A.分别加入等量水中,看溶解能力差异B.分别取样在试管中加热,将可能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白色浑浊C.分别取样配成溶液,滴加Ba(OH)2溶液,观察有无白色沉淀D.分别配成溶液,用铂丝蘸取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8.如果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9.某溶液能溶解Al(OH)3,则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Mg2+、Cl-、Na+、3NOB.K+、Na+、3NO、3HCOC.Na+、Ba2+、Cl-、3NOD.Fe3+、Na+、OH-、24SO10.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乙醇B.O2C.Na2CO3D.氢氧化钠溶液11.现有NaOH、Na2CO3和Ba(OH)2三种无色溶液,用一种试剂就可将它们鉴别出来,这种试剂()A.HClB.H2SO4C.Na2SO4D.CaCl212.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最好的办法是()。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B.加入铁粉C.加入铜粉D.通入氯气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2AlO2—+H2↑B.铁粉加入三氯化铁溶液中:2Fe+Fe3+3Fe2+C.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3OH-Al(OH)3↓D.FeCl2溶液中加入氯水:Cl2+2Fe2+2Fe3++2Cl-14.下列铁的化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A.Fe2O3B.Fe3O4C.FeOD.FeS15.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能用离子方程式Ba2++SO42-═BaSO4↓表示的是()A.Ba(NO3)2+H2SO4═BaSO4↓+2HNO3B.BaCl2+Na2SO4═BaSO4↓+2NaClC.BaCO3+H2SO4═BaSO4↓+H2O+CO2↑D.BaCl2+H2SO4═BaSO4↓+2HCl16.在无色酸性溶液中,可大量共存的离子是()A.K+、Na+、Cl-、MnO4-B.Mg2+、SO42-、Na+、Cl-C.K+、Na+、CO32-、Cl-D.K+、Fe2+、NO3-、SO42-17.常温下,下列物质可以盛放在铁制容器里的是()A.稀盐酸B.氢氧化钠溶液C.硫酸铁溶液D.硫酸铜溶液18.下列操作中,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的是()A.加入Fe粉B.先通入氯气,再滴加硫氰化钾溶液C.通入氯气D.先滴加硫氰化钾溶液,再通入氯气19.下列反应中,同一种物质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的是()A.CaCO3==CaO+CO2↑B.Cu2(OH)2CO3==2CuO+H2O+CO2↑C.Cl2+H2O==HCl+HClOD.2H2S+2O2==SO2+2H2O20.相同质量的两份铝,分别放入足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放出的氢气在同温同压下的体积之比为()A.1:1B.1:6C.2:3D.3:2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共43分)21.(20分)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1)Na与H2O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Na2O2与C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