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第2季度汽车行业深度分析报告二○○四年第二季汽车automobile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上半年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一、汽车行业步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二、汽车产销增长较快,但增幅趋缓1、汽车产销增幅趋缓,库存急剧增加2、主要车型产销分析3、汽车重点企业的产销分析三、汽车行业的经济效益增速减缓四、重点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幅减缓,但高于汽车行业平均水平第二部分重点问题分析一、宏观经济政策对汽车行业的影响分析二、《汽车产业政策》鼓励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三、治超政策推动达标载货车企业产销两旺四、汽车价格解读:汽车暴利时代已经结束第三部分下半年汽车工业发展趋势预测一、汽车产销保持较快增长,拐点尚未出现1、轿车销量预计在250万辆左右2、客车销量预计在140万辆左右3、载货车销量预计在150万辆左右二、下半年不会出现大规模降价活动三、《汽车产业发展政策》配套政策将相继出台四、厂商加快整合、经销商加速分化1、重点企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中小厂商加快整合3、汽车经销商经营加速分化第一部分上半年汽车行业基本运行情况一、汽车行业步入稳定快速发展阶段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和行业发展承续了2003年以来形成的良好态势,整体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活力比较强的发展趋势。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5.9万亿元,同比增长9.7%,比去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季度分别增长9.8%和9.6%。良好的宏观经济增长态势为汽车工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汽车工业上半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上半年我国累计生产汽车267.71万辆,同比增长27.10%;累计销售汽车255.36万辆,同比增长24.15%。但是,为了及时消除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抑制部分行业投资过快,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宏观调控使宏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这种大气候下,作为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密切关联的汽车产业增长景气也在4、5月份连续下降。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国产业发展跟踪研究短期预测模型”分析显示,5月末我国汽车工业景气指数只有144.11点,比1季度末下降14.57点,较去年同期下降13点左右。二季度汽车增长景气的波动主要源于轿车市场需求连续下降,由于轿车在汽车市场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已达44.3%),抵消了今年载货车与客车的良好市场表现。二、汽车产销增长较快,但增幅趋缓1、汽车产销增幅趋缓,库存急剧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汽车产销增长速度出现回落,产销同比增幅分别下降7.03和7.84个百分点。从一、二季度比较,一季度和二季度产销总量基本相当。一季度,累计产销汽车129.96万辆和127.77万辆,二季度累计产销137.75万辆和127.59万辆。二季度产量比一季度多出7.79万辆,而销量则比一季度减少0.18万辆。从各月产销变动情况来看,呈现出较明显的波动。一季度,仍然呈现较快的增长态势,其中3月份的产销量为上半年最高。从4月开始,汽车产销呈现逐月下降趋势,其中5月降幅最大,环比超过20%;6月虽然继续呈现下降趋势,但环比降幅明显缩小,分别为1.41%和4.06%。以上现象表明,二季度来我国汽车市场已经结束前两年的“井喷”爆发式增长,进入稳定规律性的快速增长阶段。汽车市场出现“逆转”的主要因素是:①前期累计的补偿性消费均已释放,需求大幅度减弱;②持续的降价严重挫伤了消费者对车价的信心,加重了持币待购心理;③贷款购车门槛的提高将部分消费者拒之门外,使市场规模缩小;④包括油价、保险等费用上涨以及交通环境恶化,使得用车成本上升;⑤还有对2005年汽车进口配额取消、关税进一步“探底”的期待。今年上半年,不仅汽车产销量增幅趋缓,同时,受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汽车新产能释放等因素的影响,汽车行业还出现了产销率下降和汽车库存急剧增加现象。截至6月底汽车产销率为95.38%,其中轿车产销率为90.84%。与之相对应的是,上半年我国汽车库存比去年底增加12.36万辆,其中轿车库存增加11.41万辆,轿车库存量占全部汽车库存量的92.3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项研究表明,到2007年,全国各类汽车的生产能力将达到惊人的1400万辆,其中轿车占据了大部分份额。这说明扣除银根紧缩、信贷减少、持币现象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