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业的发展历程及业务演变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博士1979年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年,中国信托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演绎了一段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这段发展历程按照时间沿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起步试验阶段一、信托业起步试验阶段的发展历程该阶段大致从1979年至1999年,约20年的时间。以1979年10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宣告成立为标志,中国现代信托业在完全没有制度准备的情况下摸索起步。期间信托公司历经了五次大起大落的艰辛历程。最终使该行业元气大伤,经验惨痛。1999年3月,国务院下发国发第12号文,宣布中国信托业的第五次清理整顿开始。这次清理整顿的措施包括:①对所有问题严重的信托公司一律实行停业整顿、关闭、撤销;②少数在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后,经人民银行验收和重新登记。③信证分业。④先后出台《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一法两规”)。二、起步试验阶段的主要信托业务总结起来看,信托公司在20年无序发展的时期中,基本围绕两类主要的业务运作:第一是负债类业务:(变相)高息揽存,大规模开展存款、贷款等债权性业务;第二是证券类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自营证券投资和IPO业务。前者被业界戏称为“二银行”,后者则被戏称为“二证券”。当然,其他业务,包括债券承销、委托贷款等也参与一部分,但远远赶不上上述两项业务的比例。换言之,中国信托公司在长达20年的无序发展时期,基本就没有开展真正意义上的信托本源业务,而是利用经济转型期间出现一些政策漏洞和改革缝隙,游走于主流金融机构严格控制和禁止的业务地带,进行一些擦边运作、灰色运作、体外运作,充其量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因此,在总结信托业走过的这段无序发展的历史时,业界概括为“耕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第二阶段:真空停滞阶段一、信托业真空停滞阶段的发展历程该阶段特指1999年至2002年,约4年的时间。其间出台了《中华人民国信托法》、《信托投资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投资公司资金信托管理暂行办法》,构成我国规发展时期信托法律的基本框架。根据一个省市原则保留1-2家信托公司的基本原则,信托公司数量由1999年全国230余家,锐减至最终获保留资格的信托公司约60余家,最终完成重新登记,获得经营资格的信托公司仅有59家。而由于2004年一系列信托事件的爆发,重新登记工作再次暂停,仍有13家被批准保留的信托公司尚未完成重新登记,成为获得保留资格,拥有工商许可,但未获得金融许可,不能正常经营的“休克型”信托公司,其处境非常艰难。表:2001年重新登记后59家信托公司序号公司名称1中诚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新华信托投资股份4华信信托投资股份5国际信托投资6省国际信托投资股份7爱建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8英大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9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0中海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1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2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3国际信托投资14中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5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6信托投资17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8自治区信托投资公司19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1金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2金港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3金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4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5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6中融国际信托投资27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8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9伊斯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0信托投资31黔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2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投资33庆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4西部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5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6新疆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7粤财信托投资38天津信托投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39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40百瑞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1中原信托投资42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3衡平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4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5省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6国联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7联华国际信托投资48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9安信信托投资股份50工商信托投资股份51弘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52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