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警用智能业务终端在大情报体系建设中的应用方案一、背景“大情报”系统是化解社会矛盾的必要手段。公安部就公安信息化建设提出要求:加快建设“大情报”系统,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公安信息通信网各类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信息化应用已经覆盖了主要警务工作领域,公安网上存储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不断提高,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发生了崭新变化,公安信息化已经进入大整合、高共享、深化应用的新阶段,为加快建设全国公安“大情报”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成熟的条件。为了积极破解当前影响“大情报”系统建设与应用的难题。当前,主要应着力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按照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的要求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配足、配强专业情报人员,改变领导机关的工作模式,建立指挥与处置直接对接的扁平化实战机制。二、以推进基础工作信息化为重点加强基层基础工作。高度重视派出所社区民警这支队伍建设,采取有效激励措施,使社区民警扎根基层,要培养信息化意识强、应用技能高的社区民警,并建立一套依托信息化手段的基础工作考核机制。三、建立配套考核机制提高管理水平。针对“大情报”系统的运转要求建立考核制度,实行的考核办法必须科学合理、便于操作,并且狠抓落实,不断改进完善。为了完善公安部目前针对大情报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上述三大问题,除了以建设核心情报系统、完善多数据库间的数据关联应用、系统中的数据挖掘、建设完整的应用数据流程与考核管理制度外,对于基层民警需要提供更为先进与专业的业务设备与业务软件配套,用以完善数据的采集与数据的应用,同时在工作中实现工作质与量的体现与考核。对于基层民警,进行更为便捷的办公、数据应用、方便信息的采集与信息传递等问第1页共24页题上,移动应用当为首选。现,在原有以手机为第一代警务移动系统办公与应用的基础上,既需发展更为专业的警用移动智能终端作为大情报体系的延伸与神经末梢应用。二、专业警用智能终端的应用功能1.基础信息采集情报信息是公安机关最重要的警务资源,从警务工作看,其本身就是一个采集信息、研判信息、运用信息和反馈信息的过程。从载体形式看,警务信息应该是多媒体、跨平台的,既有以文字、数字为表现形式的数据信息,也有以图像、声音为表现形式的多媒体信息;从信息来源看,警务信息既有公安机关在各项警务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一切与社会治安有关的“人、事、物”等各项基础信息,又有公安机关本身在“打、防、巡、管、控”和执法办案等各项警务活动中产生的信息。当前公安基础信息主要采集的人口管理信息、治安管理信息、安全防范信息、执法办案等18项业务信息,并没有完全涵盖公安基础信息的全部内容。因此,要提倡和鼓励创新和发展,树立凡是对公安管理工作有用的信息都要搜集的思想。目前,各级公安机关采集信息的渠道从如下6个方面来进行:一是通过人口管理采集信息;二是通过日常治安管理采集信息;三是通过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采集信息;四是通过执法办案采集信息;五是通过派出所建设采集信息;六是要采集辖区的地理信息。利用专业的警务智能终端,通用终端所配备的智能软件、无线网络、gps等通用功能,可以完全实现在一线对以上基础信息的采集。智能终端系统要以公安部、市局现有信息资源为依托,结合八大资源库的信息数据进行建设。该系统将每一民警采集的情报信息,通过系统前端输入存储到全局统一的数据库中,并通过标准的应用平台,快速实现核查信息的全局共享,实现情报信息全局共享的局面。建成全警参与、高效可靠的基础信息采集系统。在全警范围部署核录终端,实现声音、容貌、体态特征、可疑物品、指纹、身份证等多种信息实时上报至中心数据库。此外,核查终端具备信息查询和信息发布功能。核录信息具有信息源可溯性、完整性、可靠性。信息源可塑性指信息的上报者、上报时间、上报地点可查第2页共24页询,便于日后考核评估及验证信息可信度;完整性指对包括人员身份证信息、体态特征、声音、容貌、指纹及携带物品等在内的所有信息,核录终端均予以收集并上报;可靠性指核查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