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太阳出来喜洋洋》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初衷:本课的设计中,以如何调动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为出发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解决课堂中教师预设的问题。课前对教材的深层次的挖掘,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并在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做到备教材的同时,备学生。在重难点知识教授上,层层递进,适时教授,边学边用,让学生轻松快乐的完成教学目标。教材分析:《太阳出来喜洋洋》是苏少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大山,你好”中的歌曲。它是一首四川民歌,形式简单,情绪乐观爽朗,表达了山民们热爱劳动、热爱山区生活的情感。歌曲旋律自由,音域只有六度,歌曲中大量运用“罗儿”“郎郎扯光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衬词,流露出歌者的愉悦自得的心情,也使这首歌更加的生动形象,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教学目标:1、通过聆听对比,让学生总结出山歌的特点,形成初步的印象。2、通过对四川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的演唱,让学生明白歌曲演唱是一种创作活动,通过自身的创作参与,使音乐发生奇妙的变化,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3、通过师生合作演绎歌曲,体验合作的乐趣。4、通过聆听、感受、品味不同版本的歌曲,使学生开阔视野,体验音乐的奇妙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5、了解、认识、掌握上波音记号和跨小节切分节奏。教学重难点:1、用欢快、热烈的情绪表现歌曲。2、歌曲中的衬词演唱,把握演唱歌曲的韵味。3、上波音记号,跨小节切分节奏的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的音乐首先请同学们听两个音乐片段,说一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山歌好比春江水》《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指名回答]生:(音很高⋯⋯)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正确。刚才我们听到的第一首叫《山歌好比春江水》,第二首叫《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这两首歌曲都是民歌中的山歌,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一样,山歌的特点是:高亢嘹亮,长音很长,在户外演唱,节奏自由,悠长。[多媒体课件:山歌的特点]【设计意图:音乐是听觉艺术,因此在此环节中我选取特点鲜明的两首山歌,让学生聆听,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体现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身聆听对比,发现两首歌曲的共性,由学生揭示山歌特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更乐于参与音乐活动。】2、师:今天张老师也想为大家演唱一段山歌,请你猜一猜,它是哪个地方的呢?[教师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肢体动作]生:?(可能不知道)师:张老师用一句当地的方言提示你一下![四川话:是哪个地方的歌曲哦?]生:四川3、师:非常好,这是一首四川的民歌叫《太阳出来喜洋洋》。[多媒体课件:《太阳出来喜洋洋》]师:四川人看到太阳出来为何要发表这样的感慨呢?那是跟四川多雾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系,人们看见太阳出来驱散雾气,带来好的天气,心情自然非常高兴。二、难点解决1、过渡:今天让我们对着大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山那边的人吧,请同学们何老师做一次回声练习。[多媒体课件: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郎罗,上山岗欧罗罗。教师示范,提示强弱的变化f—p。师生练习]【设计意图:模仿是中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模仿可以积累感性经验,为表现音乐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此环节中让学生与教师共同完成回声的效果。经过自身的实践,将理性的特点上升到感性阶段,进一步的感受到山歌的特点。运用歌曲中的歌词作为演绎回声的内容,是对歌曲的初步体验,降低学习难度,为接下来歌曲教学埋下伏笔。通过师生的合作完成回声练习,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2、师:山里的人们听到了太阳出来的好消息,拿起了工具,大家一起去劳动了。(1)你能按照节奏读读这句话吗?xxxx︱xxx0︱大家一起去劳动![多媒体课件出示此句节奏](2)读得很好,老师稍作变化,你会读吗?︵xxxx︱xxx0︱大家一起劳动![多媒体课件出示“劳”时间变长了,学生尝试读一读,教师及时纠正](3)在这一句节奏中,暗藏着一个切分节奏,与平时看到的样子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