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跨国之路[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资本市场的一体化和自由化,国际资本空前活跃,流量和流速不断增大,大规模、大范围、宽领域的资本移动持续快速增长。1995年以来,全球跨国并购浪潮风起云涌,到2000年进入高潮,近几年则回归步入调整期。[关键词]跨国公司收购垄断[正文]:一、基本概念1.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国或地区跨越国界向别的国家或地区转移进行投资的活动。2.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投资者以一定生产要素投入到另一国并相应获取管理权的一种跨国投资活动。3.跨国并购:企业跨国兼并与收购的简称,指投资企业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渠道,取得东道国现有目标企业全部或部分资产所有权的投资行为。4.跨国公司就是指具有全球性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分支机构,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大型企业,又称国际公司或多国公司。5.跨国公司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跨国公司必须是一个经营实体。组成企业的实体必须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2)跨国公司必须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具有共同的全球经营策略和战略目标。(3)跨国公司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共同承担责任。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二、跨国公司在中国(一)柯达全行业收购案1998年两会结束后不久,国务院总理朱基签署了计划,中国政府同意全球胶卷业的老大美国柯达公司对中国胶卷工业实施全行业收购。根据协议,中国胶卷业的7个企业将全部与柯达建立合资企业,柯达承诺投入10亿美元资金,并把世界一流的感光技术带到中国,这个轰动了国际商业界的协议被称为“98协议”。“98协议”是一个空前和绝后的协议,几乎把中国的整个感光行业(除乐凯外)全部收于囊下。柯达还在98协议后附带了一条苛刻的条件,三年内不允许其他竞争对手的进入,这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了垄断的作用,一下子把富士等竞争对手排除在外。收购始末世界感光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长期为少数几家大公司所垄断,人称“两个半”:美国柯达一个,日本富士一个,德国的爱克发算半个,其他都是“小字辈”,不值一提。80年代以前,柯达一直是世界胶卷行业的龙头老大,对富士根本就不屑一顾然而,进入80年代,富士借助日本政府的国内市场保护措施,悄悄崛起,转眼间吞掉了柯达25%的市场,等到柯达回过味来,老大的座位已非富士莫属了。1993年,裴学德入主柯达,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提出拓展国际经营空间,开辟营销渠道,呼吁克林顿政府制定计划,以帮助打开日本市场,并建议美国政府考虑对进口的富士胶片增收关税。与此同时,柯达关闭了经营不善的澳大利亚工厂,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1993年,裴学德率领柯达代表团来中国,向中国政府表达了柯达全行业收购中国感光材料工厂的意图,同时在中国建立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感光工业。几个月后,裴学德与朱镕基副总理达成原则性协议,双方就这一问题开始谈判。当时中国感光材料的消费水平落后于美国和日本,但消费的年增长速度是美国的4倍和日本的5倍。预计到2005年,中国将超过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感光材料市场。正是看好这一点,柯达、富士和爱克发纷纷把目光投向中国,希图扩大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进而垄断中国市场。在巨头进入中国市场前,应当说中国的感光材料工业还是具有一定基础的,第3页共7页第2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页共有厦门福达、汕头公元、无锡阿尔梅、上海感光、天津感光、辽源胶片以及乐凯七家感光材料工厂。但从80年代后期开始,富士、柯达等外资相继进入中国,本土企业纷纷败下阵来。到90年代,中国胶片市场已经大半落入外资之手,国内感光企业陷入全行业亏损的边缘,6家企业陷于停产和亏损境地,最多一家负债已达40多亿,只有乐凯尚余一丝招架之力。外资抢占中国市场的手段有三种:廉价销售、设立专卖店、合资控股。廉价销售。在美国本士,柯达彩卷的零售价格为5美元左右,在日本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