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页5.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从探究杠杆平衡入手,让学生对杠杆的认识从感性走向理性。教学中,在注重梳理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关系的同时,还应初步让学生认识到由此引起的距离问题速度问题,这对学生完整认识杠杆、理性思考机械,乃至将来对“功”的学习都非常重要基于以上考虑,本节重点将落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和对平衡条件的理解与应用上。轮轴作为向滑轮的过渡,放在下一节课讲授。二、学生情况分析:部分学生在上一节课中,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容易将杆长和力臂混淆。教师必须从作业反馈中及时发现问题,通过自制教具协助学生在课下理解。为新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学生思维障碍在于难以设计严谨的探究实验.教师针对探究实验,设计好探究指导卡,降低学生的思维强度。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分清杠杆种类,能够利用平衡条件分析实例。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初步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从学习中体验物理知识带来的乐趣和领略到科学的魅力。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杠杆平衡条件和利用平衡条件分析实例。难点:1.探究实验的设计.2.对数据的正确、深入的分析.五、资源的准备:北师大版本课改实验教材、A组50g钩码15只、其他小组50g钩码各8只,每组均有量程5N的弹簧测力计1只、轻质棉线、小剪、杠杆。教师教具有:起子、钳子、剪刀、核桃夹和自制教具。六、板书设计:5.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杠杆的应用三、小结1、问题1、省力杠杆2、假设2、费力杠杆3、设计实验3、等臂杠杆4、实验并收集数据5、分析数据,得到初步结论6、再分析、得到杠杆平衡条件第2页共6页第1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页教学设计一、引入新知二、新知学习(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放映一段“投石器”的视频:小汽车被高高抛起。2.问学生:你说投石器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3.和学生争论,引出探究话题。(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简化问题,渗透学科思想。1.教师明确提出问题:杠杆平衡时,若阻力因素不变(即阻力大小不变、阻力臂长度不变),动力臂越长,动力就越小吗?2.学生形成假设3.设计实验(1)引导学生明确探究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2)引导学生从力臂的定义去思考:如何利用杠杆上的刻度表达力臂?1观看视频。2.思考老师问题。3.就老师问题表达自己观点。1.思考老师提的问题,形成自己的猜想和假设。2.思考并讨论:自变量是谁?如何改变?如何测量?3.思考并讨论:因变量是谁?如何测量?1.通过视觉震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针对视频中抛石机是否省力的问题,引出探究话题。1.这样设计探究问题的意图是:贴近学生经验认识,针对性强,能够有效降低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思维强度。2.培养学生严谨的探究态度,树立遵守探究规则的意识。3.课前一定要解决学生对力臂概念的理解不足的问题,这样测量力臂的思想才能让5.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杠杆的应用三、小结1、问题1、省力杠杆2、假设2、费力杠杆3、设计实验3、等臂杠杆4、实验并收集数据5、分析数据,得到初步结论6、再分析、得到杠杆平衡条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3页共6页第2页共6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页(3)动力和阻力在竖直方向,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杠杆平衡,让学生分析:有几种保持平衡的方案?哪些方案便于对力的测量?如何测量?(4)学生讨论后,形成两种方案:支点在中间支点在同侧表扬其他有创意的方案。4.组织学生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操作细节(调平、竖直、读数等)。教师巡视时,应当选取完成较早,阻力取值不同的小组数据,输入备用。5.引导学生初步分析数据,从自己的数据中得到,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长,动力就越小。6.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自己的数据:既然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时,动力臂越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