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生态文明乡村年度方案为贯彻落实省、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议精神,加强生态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有效激发和持续保持农村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结合全镇实际,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地域特色和人文风貌,协调推进;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尊重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实现动机与效果有机统一。二、工作目标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支撑,实现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的紧密结合,大力创新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努力使农村的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农村产业有一个大的提升,农民自我发展的素质有一个大的提高,把我镇农村建设成为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使全镇农村两年内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五化”任务,同时三分之一的村达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标准,利用三至五年时间三分之二的村达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标准,到2020年全市农村基本达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标准,率先实现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目标。三、重点任务(一)迅速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程,营造优美宜居新环境。按照“一年净化、两年城乡环卫一体化、五年全面实现‘五化’”的目标,通过集中整治提升,使村庄、镇区、镇域主干道路两侧、河道及两岸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村庄进村路和大街小巷卫生得到彻底整治,无“三堆”(柴草堆、粪堆、垃圾堆)、无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现象,无乱倒垃圾、乱堆乱放第1页共4页问题,村庄绿化整齐美观,为下一步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坚实基础;镇区的卫生、绿化、设施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镇域主干道路两侧违章建设、各类料场、环境卫生、经营秩序等方面得到彻底整治,广告牌等宣传设施规范有序,无卫生死角,确保道路两侧无白色树挂、边沟漂浮物等垃圾杂物,无有碍观瞻的建筑物、构筑物,无外接棚舍及违章建筑,无乱堆乱放的物料和“三堆”。(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建设标准,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全镇将深入开展新农村示范区建设、生态文明社区创建等系列活动,出台优惠政策,持续加大对农村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生态性基础设施、服务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每年每个办事处确定2—3个村,鼓励各村办好事、实事,改善村容村貌,农村环境面貌大力改善。各村要组织疏挖村内排水沟,贯通环村沟渠,确保排水畅通;对村内已硬化路面进行维护,未硬化路面进行整平;对群众文化广场、大院墙体进行粉刷,广场、大院内外无乱堆乱放现象;对娱乐健身器材进行维护管理,确保各类设施完好和功能正常发挥。选好配强村保洁员,建立卫生保洁员管理制度,卫生保洁人员做到“一日两清扫,巡回拣拾、全日保洁”,垃圾清运车辆及垃圾处理场全面运行,做到垃圾清运及时,垃圾箱四周整洁。全镇36公里县乡道路,配备公路养护员17人,每人负责2公里道路的路肩、路坡、路沟的日常维护及垃圾清理工作。并在道路两侧各责任段安装了责任牌,设立举报电话,责任到人,全面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同时,加大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优化教育、文化、卫生等各类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逐步达到所有村庄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后续管理。(三)将转方式调结构作为重点任务来抓,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是加快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建设生态文明乡村的关键和基础。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农业主导产业调整振兴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提升我镇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规模和第2页共4页产业层次。要把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作为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的重大任务,着力培育不同类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好中心面粉、胜大面粉、天红鸭业、汇通粮食、万亩苗木基地等典型带动作用,继续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