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技术一、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作用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内容三、空气监测技术四、新卫生标准(容许浓度)如何进行监测五、空气监测的质量保证六、新的标准监测方法的应用一、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作用1、为卫生标准(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2、为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和接触水平提供依据3、为职业卫生的立法和执法服务,要满足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应当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设立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论证的职业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所作检测、评价应客观、真实。GBZ1-2002“工作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5作业场所基本卫生要求5.1防尘、防毒5.1.3根据生产工艺和粉尘、毒物特性,采取防尘防毒通风措施控制其扩散,使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浓度到达《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要求。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4卫生要求中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容许浓度”330项;“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47项;“工作场所空气中生物因素容许浓度”1项。5监测检验方法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按国家颁布的标准方法和有关采样规范进行检测,在无上述规定时,也可用国内外公认的测定方法执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第二条对下列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须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九)职业性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第十五条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代号由大写汉语拼音字母构成。强制性标准的代号为“GBZ”,推荐性标准的代号为“GBZ/T”。二、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内容1、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包括:空气监测(Airmonitoring)和生物监测(Biologicalmonitoring)。空气监测生物监测定义通过定期地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毒物的浓度,以评价职业卫生状况和职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可能影响。通过定期地检测人体生物材料中毒物及其代谢物含量、或导致的无害性生化效应水平,以评价职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可能影响。测定对象样品――空气对象――毒物样品――生物材料对象――毒物及其代谢物、引起机体的反应物评价指标最高容许浓度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职业接触生物限值(生物限值)优缺点1.适用范围广,可测各种毒物(378/710)2.操作较易、较快3.适用于评价工作场所空气质量;不能反映个体差异4.测定结果仅能反映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可能剂量5.一个毒物只有1~2个评价指标6.结果的解释明确1.适用范围小,可检测的毒物少(10/39)2.操作较难、较慢3.适用于评价个体接触剂量;能反映个体的差异4.测定结果能反映经各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剂量不能指明进入途径5.一个毒物可有多个评价指标6.结果解释需慎重2、空气监测与生物监测的关系:2.1空气监测是生物监测的基础,生物监测指标的确定和检测结果的评价,离不开空气监测。2.2生物监测弥补了空气监测在个体接触剂量评价中的不足。2.3二者均用来评价职业接触程度;圆满的卫生评价需要空气监测和生物监测的结合(群体与个体相结合)。三、空气监测技术空气监测技术包括:空气样品采集和样品检测。(一)空气采样技术1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特征1.1有害物质品种多1.1.1包括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物质等几万种;1.1.2同一工作场所(采样点),有多种有害物质共存。1.2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变化大1.2.1不同的工作场所(采样点),浓度不同;1.2.2同一工作场所(采样点),不同时段浓度不同。1.3影响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因素多1.3.1职业因素:职业(生产或使用)不同,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不同;职业相同,有害物质的浓度不同。1.3.2气象因素:由于空气的体积与气温和气压有关,气温和气压影响空气中毒物的浓度,为了便于统一,我国规定的空气中毒物浓度为气温为20℃,气压为101.3kPa下的浓度。因此,在计算空气中毒物浓度前,必需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