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书《信息技术》教材简介一、教材特点1、教学内容体现“技术·人文·生活”三位一体。在教学范例的选择上,注意范例的人文性和生活性,以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全套教材注意贯穿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根据问题进行需求分析,然后规划设计与实现,最后评价并修改完善。如电子报刊的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开发、网站的制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等蕴含了系统工程开发的思想方法。2、注意教材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第一方面是必修模块内容与初中内容的衔接。除了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知识技能外,高中更注重提炼、提升信息技术中蕴藏的思想方法。第二方面是各个模块内部内容之间的联系。必修模块以“认知·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基本理念来构建必修模块的内容体系结构,使内容丰富的必修模块形成结构严谨的体系。第三方面是必修模块与各选修模块内容间的联系与衔接。3、注意适应性、选择性、开放性。考虑到学生兴趣多样,认知能力和水平有高低,以及地区、学校间的差异,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设计成多层次、多样化,活动主题的设计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与开发性。设置“拓展”栏目,既有知识的拓展又有活动的拓展,供学生课后学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4、体现现代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科书的呈现方式立足于具体内容及学习目标,按照现代教学思想设计,并按照教学过程序列呈现相关内容,充分发挥教科书对教学和学习活动的引导和组织作用。以“任务驱动”或“问题解决”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过程,并充分体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设置丰富多样的主题式综合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学生在参与多种多样的活动中提高综合素质。而且,非常重视评价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5、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除提供参考网站供学生查找资料外,本教材编写组建立了一个教学资料网站(http://www.ossedu.net)。另配备教学光盘,不仅有大量的成品,还有许多素材和体现制作过程的半成品,以满足教学的不同需要。光盘与教师用书一起发行,学生可以复制使用。二、教育部审查意见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基本覆盖了《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范围。采用“知识体系+实践活动”的编写方式。栏目设计合理,基本能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学习过程设计合理,恰当安排“任务”、“交流”、“探究”等多种认知活动,充分贯彻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精神,有利于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活动方式建构新知识,习得有关技能。探究部分提供多种活动主题供选择,且允许学生“自拟题目”,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适应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多样化发展需求。全书比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适时、合理地穿插了有关社会、道德、伦理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使用习惯,理解并内化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评价适度、合理,每章后的“本章学习评价”能发挥“成长记录”的作用。语言表述符合高中学生认知水平。三、教材介绍1.注重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教材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有意识地选择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例,如保护野生动物、设计旅行计划、评选文明班集体、介绍我的家乡、管理书报期刊、管理计算机文件、管理学生学籍和校本课程、防范计算机病毒、规范网络使用道德等。这些触手可及的案例让学生感到亲切。此外,教材还选择一些反映人类文明成果的问题,更容易开展研究性学习,如袁隆平的超级水稻研究、扶贫开发工程、《红楼梦》的研究、工厂生产管理、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等等。在多媒体技术应用教学时,教材选择一些生动的、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主题(如“快乐的校园”、“身边环境保护”等)来制作多媒体作品,让学生从最初的需求分析到最后评价作品都能够紧密围绕现实生活来进行。在数据管理技术教学时,教材同样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数据管理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如“中小学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