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校教育技术成果评价规范(多媒体课件评价规范)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2006年5月多媒体课件评价规范多媒体课件是构成教学传播过程的重要环节和决定传播质量的关键要素,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多媒体课件的数量在迅速增长。为了对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控和管理,限制低水平的重复开发,保证多媒体课件教学的质量。本规范通过定义多媒体课件评价的基本框架和指标体系,来规范和指导多媒体课件的质量评价,同时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概述1.1范围本规范针对高等教育、职业培训等教育领域中的多媒体课件,提出了多媒体课件评价规范,包括框架结构和指标体系。本规范所针对的评价对象是作为最终产品或阶段性产品的多媒体课件,本规范不具体规定多媒体课件产品进入到实际教学和培训活动之中后的应用方式或效果,一门合格的多媒体课件的实际教学效果还取决于对它的具体应用方式以及相关制约环节(如教学安排、学习支持服务、辅助资源等)。本规范中描述的多媒体课件是指结合某课程中的具体知识点或学习单元而设计的、实施相对独立地、完整地用于训练、教学和学习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是基于单机版、以程序跳转形式表现的、以同步学习或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单元或Web的、以超媒体形式表现的、以异步学习为主的课程单元。多媒体课件大量采用图形和图象,动态模拟图或像等视觉媒体,揭示描述的客观事实、发生机理、发展过程、预期可能或必然出现的结果等,并附有一定数量的知识回顾、知识扩展、探索、辅导和习题等内容。多媒体课件以光盘或网络为载体,分为单机版课件和网络版课件,单机版课件既可通过光盘运行,也可通过网络下载运行;网络版课件能够在浏览器中运行。本规范不具体评价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的成熟度,不具体规范多媒体课件资源的开发工具和制作方式。1.2目的本规范的目的是:通过定义多媒体课件质量特性的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来指导和规范多媒体课件的评价,它适用于在多媒体课件生存期中对其质量的评价,包括在设计、开发、传输、使用等不同阶段上对多媒体课件资源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最终评价。本规范可供获取(acquisition)、开发(development)、使用(use)、支持(support)、维护(maintenance)或评审(audit)多媒体课件资源的人使用。2.规范体系2.1总体框架教育软件的评价有四种基本方法:总体分析法、指标体系法、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规范采用指标体系法,通过一套特定的指标体系从多个维度评价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属性。本规范从以下四个基本维度来评价多媒体课件的质量特性:(1)多媒体课件内容:指多媒体课件内容本身的学术质量和组织结构,这是决定多媒体课件质量的核心要素;(2)教学设计:指对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教学测评方法的合理设计,这是决定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关键,是多媒体课件区别于一般教学软件的特色性维度;(3)界面设计或镜头语言的语法:指对学习者与多媒体课件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的设计,简便易用的人性化的界面设计、明细的镜头语言的语法是决定多媒体课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4)技术:可靠、适当的技术是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每个维度下包含有具体的评价指标。多媒体课件内容维度有7条指标,用以评价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本身的质量及组织结构。教学设计维度有14条指标,衡量了多媒体课件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策略设计和测评方法设计。界面设计维度有9条指标,镜头语言的语法维度有7条指标,评价了影响多媒体课件的易用性的要素。技术维度有6条指标,评价了所采用技术的可靠性和适当性。整个规范共包括了36(34)条评价指标。图1多媒体课件评价规范的基本框架2.2界定方式本规范从以下5个方面来界定评价规范的每个指标:名称:每条评价指标的名称;约束性:对各个指标的约束性的描述,包括“必需”指标和“建议”指标。必需指标对于有效的多媒体课件而言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如果一个多媒体课件或一门网络课程或影视教材在该指标上不合格,则可以认定整个课件、课程或教材不合格。建议指标在多媒体课件中有重要作用,但不是无法替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