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联动————小学作文教学的三大法宝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也在不断探索有效教学策略,但是始终未能有效将读与写的教学结合起来,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学生布置作文题目后,帮学生梳理写作思路,但是学生依旧缺乏写作灵感,这不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做到以读促写,读写联动,这样才更加有利于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本文对语文读写教学方法的现状概述,讨论小学作文教学策略要把握的原则,并分析如何抓住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希望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读写联动;作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写作更加受到重视。小学作文作为期末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文字活学活用的集中体现,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成绩。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教师在批阅小学作文时,经常会发现学生没有合理组织语言、语句不流畅和感情不充沛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大都和学生思路不开阔有关。所以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以下就作文教学的现状作简要的阐述。一、读写教学方法的现状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教师往往会在作文课上列举三两篇范文让学生参考借鉴,然后就放手让学生去写,素质教育背景下这样老套的教学模式显然是不行的,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思维设限,难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因此在新课标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意识发展,合理利用和挖掘课文内容,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搭建桥梁[1]。为学生的创新思维搭建桥梁。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把阅读和写作拆开来教学,将阅读和写作作为单独的教学板块,部分教师以写作为重点,忽视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只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对学生的写作没有帮助;而部分教师把阅读教学当做重点,忽视写作的意义,这样也显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二、作文教学策略要把握的原则小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所以作文教学要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下进行,教师要想改变学生畏惧的心理,就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以阅读为媒介,以课文为桥梁,从课内走到课外,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习作的兴趣,我认为在原则的把控上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主体性原则不论在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教师都要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并且作为开展教学的基本原则。把课堂完全的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环节,如果学生说出有情节或者有见解的语句,教师要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比如学习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六册课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课文的同时,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这时有的学生会说道:“春天到了,学校草坪上的小草发芽了,树叶也变绿了”。还有的学生说道:“春天到了我家的桃树也开满了花”。“春天到了经常下雨,咱们这地方还经常回潮呢”!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容和学生的感悟结合起来进行分析,鼓励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画面,并且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写出来。而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直接做到读写结合,布置练笔《春天的故事》,在写作之前可以进行必要的指导,不过指导时间要合理把握,要保证留给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时间[2]。教师要鼓励学生回想春天的景色以及在春天中留下哪些难忘的回忆,让学生尽情发挥。(二)全员参与的原则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和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阅读,但是到了动手写的时候却没有强烈的参与意识,所以教师需要注意兴趣的培养,而阅读教学就是突破口,比如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文主题是:感谢母校。而本单元安排的几篇课文都是与校园生活有关的。《理想的风筝》通过回忆刘老师工作和生活的片段,来表达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感恩和怀念之情。《窃读记》通过细腻地描绘“我”“窃读”的复杂滋味,去表现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校园交响诗》则描绘了校园中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