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农户安全食品消费行为研究——基于武汉市城郊地区的调查第一章绪论1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1.1研究背景俗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天。由此可见,安全食品消费对于民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近年来,全国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居民食品安全问题堪忧。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这种问题开始日益突出。这主要是因为,面对激烈的竞争,食品销售商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但在食品销售的市场中,暂时的高效益往往和食品安全性相违背,在两种矛盾之中,很多商家迷失了自己,为追求高利润,将居民的食用安全置之不理,这必然导致部分市民的人身安全受到侵害,也扰乱了诚信经营的市场戒条。随着问题的发展和扩大化,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力度开始高涨,相关研究学者也开始对各地居民安全食品消费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把握目前我国居民的安全食品消费现状,了解非安全水平的生产途径和流程,以便找出问题的根源。为改善这种不良竞争,保障居民的身体健康,政府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进行深入探讨,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法案于2009年6月1日开始全面实施。该法律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消费问题。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加大了对安全食品的监察力度,同时对安全食品的认证更为规范化和明确化,很多城市的食品问题得到了缓解,安全食品的经济和民事纠纷逐年减少。但是,食品安全法的实施,只是解决了食品消费一时的困境,并未在根本上解决问题,这一方面是因为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还未深入到经销商的思想中,另一方面,目前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鉴别力还较低,尤其是城郊居民,他们多处于城乡结合部,他们中的部分人甚至对食品消费安全问题考虑并不深入,购物渠道一般选择周围的农户,这些食品一般未经过系统的安全认定,其质量堪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城郊居民的文化水平一般不是很高,对于法律的掌握程度也不够系统,在遇到食品安全纠纷案时,如非必要,一般采取忍气吞声的方法,很少有消费者会利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消费权益;相对于政府部分,一般情况下不会深入居民调查每一户的安全食品消费情况,而是在等待投诉后,采取一定的措施,予以解决;政府部门对销售商的监察一般也是抽查,不可能对所有的商家进行全方位的监察,这就导致有些销售商钻了空子,使城郊安全食品的市场一带受到冲击。如何确保城郊居民的安全食品消费,保障消费者饮食安全就成为目前安全食品监督界和学术界密切关注的问题。1.2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居民对食品的消费理念已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更希望获得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的安全食品,从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但是目前的食品销售市场令人堪忧,很多假冒商品以低价格侵占了安全食品的市场领地,对于某些对安全食品鉴别力低的消费群体造成了极大的人身威胁,这种威胁在低消费层次的消费者中显得更为明显,如农村居民、城郊居民群体,由于宣传及购买关注点的差异,他们对安全食品的鉴别存在一定误区,使得在其消费行为中存在一定的潜在危险因素,使得食品对其健康存在巨大隐患。武汉作为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目前已发展成为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1。据调查2,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09年经济数据显示,全国GDP增长了8.7%,而武汉2009年GDP增幅超过13%,这说明武汉的经济指标超过了全国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消费者对消费品的要求,尤其是对安全食品的消费要求较之以往提高了一个层次。但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发现,武汉城郊居民,虽然开始关注安全食品,期望购买安全食品,但由于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食品的包装升级,有关安全食品的负面消息增多,加之市场价格的提升,使消费者望而却步。城郊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价格低廉的农户自家生产或加工的食品,而这些食品一般未经过安全检测,存在较大隐患。为保障城郊居民的食品安全和人身安全,完善我国对居民安全食品消费的全面把握,有必要在关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