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十五章第一节《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word练习题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2016·沈阳模拟)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与范围。据此回答1~3题。1、建三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就是()A、夏季光照弱,多阴雨天气B、冬季气温低,春旱严重C、热量条件较差,多低温冻害D、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2、建三江地区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就是()A、环境质量好,污染少B、开垦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C、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D、夏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丰富3、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主要就是()①土壤肥沃②机械化水平高③精准施肥④气候雨热同期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1、C【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建三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但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多低温冻害。夏季光照弱、多阴雨天气不属于东北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建三江冬季寒冷,有大量积雪会在春季融化,且气温低,蒸发弱,春旱很少发生;虽然建三江地广人稀,劳动力短缺,但该区域就是商品谷物农业区,机械化水平高。2、D【解析】本题考查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建三江属于温带季风区,但夏季雨热同期,灌溉水源丰富,可以满足水稻种植的水热条件。环境质量好、污染少不属于能够大面积种植水稻的主要原因;该地区开垦历史短;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也不属于能够大面积种植水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十五章第一节《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word练习题稻的主要原因。3、C【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根据材料可知,建三江土壤肥沃,需要使用的化肥数量少,①正确;机械化水平高、气候雨热同期与使用化肥数量关系很小,②④错误;该区域种植水稻采用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③正确。(2016·武汉联考)2015年5月22日东北网讯:日前,牡丹江市以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春季水土保持会战”活动拉开帷幕。东北地区就是我国商品粮主要调出区域,大力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继续实施土地整治、黑土地保护工程,积极推进东北4省区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建设,巩固提升东北地区商品粮生产核心区地位就是国家给东北农业发展指出的发展方向。阅读材料回答4~5题。4、关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就是()A、地形就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就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5、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②土地沙化、盐碱化与草场退化加剧③自然灾害频发④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D【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地形不同,可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东北的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黑土与黑钙土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生产;重工业基地可以为该地农业发展提供生产资料。5、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湿地面积日益增多,属于生态建设的成就,可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①不符合条件;东北西部草原区存在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行为,导致土地沙化与草场退化加剧,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②符合条件;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多寒潮、低温冻害、旱涝,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③符合条件;由于农业上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及工业发展,导致该区域环境污染加剧,④符合条件。(2015·上海松江区质检)读我国大兴安岭东西坡积温与降水量图,回答6~8题。2016-2017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十五章第一节《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word练习题6、图中出现积温最小处的海拔高度大约就是()A、1000米B、800米C、600米D、200米7、造成东西坡积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有()①地势高低②受冬季风影响的强弱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