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各乡镇党委、政府: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妇联组织改革创新,按照全国和省、市妇联部署要求,遵照省妇联《关于开展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市妇联《关于乡镇(街道)妇联组织区域化建设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精神,决定在全县各乡镇开展改革试点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改革,打破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的界限,使乡镇妇联从机关走向辖内全域,妇联组织链条和工作触角向乡镇全域延伸。同时通过改革,提高村级妇联组织架构,增加工作力量,优化组织结构,形成乡镇辖区内各单位、各组织、各领域女性共同参与、开放互动、全面覆盖的组织网络体系和工作新格局,推动基层妇联组织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二、实施范围全县11个乡镇和76个村。三、时间安排2017年3月至5月。四、工作任务(一)构建区域化的乡镇妇联组织网络。打破行政隶属关系,突破行业条块分割限制,纵向在村(社区)妇联组织纳入区域化乡镇妇联组织体系的基础上,将妇女组织触角向村民小组、居民网格等妇女生活的最小单位延伸;横向把乡镇妇联的组织覆盖拓展到辖区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功能园区、专业市场及各种女性社会组织、兴趣组织、联谊组织等领域。在这些领域适合建什么类型的妇联组织就建什么类型妇联组织。其中,有上级主管部门的,工作上接受上级妇联和乡镇妇联双重指导,没有主管部门的则直接由乡镇妇联指导。真正做到哪里有妇女群众、哪里就要有妇联组织,怎么有利于第1页共5页做好工作、就怎么建组织。(二)全面实施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按照《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章程》、《妇女联合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有关规定以及省市妇联对我县的要求,于村“两委”换届前开展村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改建后,村级妇代会统一更名为**省**县××乡镇××村妇女联合会。新一届村妇联依据《章程》规定选举产生,执委人数一般不少于10人。村妇联因地制宜可下设妇代会、妇女小组,执委可兼任妇代会主任或小组长。确因客观因素,暂时不能召开妇女代表大会选举的村,可采取改建方式组建村妇联。即将2014年依法依规当选的村妇代会主任直接改任妇联主席,同时通过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方式增加副主席、执委。(三)打造专兼职的妇联干部队伍。采取购买公益岗位、政府购买服务、招募志愿者等多种方式,充实乡镇妇联人员。打破身份界限,广泛吸纳辖区内热心妇女工作、在妇女群众中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方方面面的妇女代表到乡镇妇联队伍中来,担任兼职副主席、常(执)委,扩大体制外妇女进入班子的比例,壮大工作力量,有效解决妇联工作力量的“倒金字塔”问题。在乡镇妇联组织架构上,设主席1名、专兼职副主席3—5名,常委9—11人,执委20—25人(人口少于2万人的乡镇,可设常委7—9人、执委15人),有条件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也可根据实际配备妇联专干1名。新推荐的乡镇妇联主席候选人原则上要求年龄在45周岁以下,大专以上文化程度。2017年我县乡镇妇联已全部到届,应如期换届,换届后的常(执)委人数、专兼职副主席人数等按照上述规定选举产生。在村妇联组织架构上,设主席1名,副主席2—3名,妇联常委5-7人,执委不少于10名。村妇联主席候选人年龄一般在50周岁以下,原则上为下届村委侯选人。具体到各乡镇、村,可根据辖区内妇女人口数量、结构、经济发展情况和工作需要,由各地自行确定妇联领导机构的具体名额。上述兼职副主席、执委可考虑辖区内的规模以上企业第2页共5页(副)总经理、经纪人、致富能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卫生保健人员、女性社会组织负责人、退休党群工作者、熟悉心理咨询、法律知识和家庭教育等专长的一批热心妇女儿童工作、有一定议事能力和影响力的妇女骨干担任。五、方法步骤及时间安排采取先行试点和全面推行两个阶段进行,我县**乡和**村为试点乡镇和村,需在2017年3月前完成,其他乡镇及村于2017年4月全面推行实施,5月份全面完成。(一)组织动员阶段(2017年2月)1、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对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成立全县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