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污泥驯化方案[小编推荐]活性污泥驯化技巧1、菌种投培菌种培养构筑物的选择。方便操作,有曝气装置,有搅拌,利于加菌种、进原水或营养液的构筑物。菌种在投加时,方案设定应根据现场具备的条件综合考虑。如场地、施工、运输车辆、临时电源、临时泵及管道、水枪、高差、过滤等因素。菌种的粉碎。对于压缩污泥应考虑污泥的粉碎问题,应根据现场的条件确定粉碎方法。粉碎方法选择的顺序为水枪——泵循环+滤网冲击——曝气、搅拌。菌种活性降低时,首先加入恢复菌种,恢复其活性。由于菌种脱离其原来的好氧环境往往已有较长时间,因此,菌种运输到现场后应尽快加入培养构筑物,并且加入时,使构筑物处于曝气过程,每批加完后继续曝气,一方面淘汰厌氧菌,另一方面将构筑物内的营养物质消耗,恢复其活性。菌种的培养。在活性恢复后即进入培养阶段,目的是使活性污泥尽快生长,以达到一定的数量级。菌种活性恢复期间,同时自身也有部分增殖。菌种的培养可单独进行,也可与驯化同步进行,通常是以培养为主,即污泥量增加为主,兼顾驯化。如原水浓度较高或毒性较强,培养时应以加营养液或生活污水为主;如原水基本无毒性,碳氮比适当,可在培养阶段以原水为主。2、活性泥驯化活性污泥驯化应遵循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精心控制的的原则。如果培养期间加入的主要是生活污水,这个时候逐步降低生活污水的加入量,并逐步增加原水的进水量,每次增加的进水量为设计进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应稳定2-3个周期或2天左右,发现系统内或出水指标上升应继续维持本次进水量,直至出水指标稳定,如出水指标一直上升,应暂停进水,待指标恢复正常后,进水量应稍微减少,或略大于上周期进水量。以此类推,最终达到系统设计符合。活性污泥驯化时,也第1页共4页可采用体积负荷法来进行驯化,可根据化验数据、进水指标、系统指标、构筑物体积推算出单位时间的系统污泥负荷,根据体积负荷来确定下个周期的进水量。如果化验设施不到位,无法获知cod、氨氮等数据,可根据溶解氧的变化、风机风量的大小来估算体积负荷。在这种情况下,进水量的增加更应稳定,避免冒进对系统产生冲击。例如,系统内溶解氧一般控制在2-3mg/l,如果系统内溶解氧偏低,1.0左右,或进水停止后,溶解氧上升缓慢,说明进水量偏大,应适当减少进水量。如果溶解氧上升较快,说明进水量合理,可再适当增加进水量。如果溶氧仪、化验仪器暂时都没有,可根据污泥负荷来确定进水量,一般污泥cod负荷按0.2公斤cod/公斤污泥·天。3、硝化菌的培养在处理垃圾渗滤液过程中,菌种的培养是重点;硝化菌相对于异养菌来讲比较难培养,硝化菌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污泥的驯化过程。下面根据影响硝化菌生长的因素来确定硝化菌培养时应控制的指标:3.1温度在生物硝化系统中,硝化细菌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在5~35℃的范围内,硝化菌能进行正常的生理代谢活动。当废水温度低于15℃时,硝化速率会明显下降,当温度低于10℃时已启动的硝化系统可以勉强维持,硝化速率只有30℃时的硝化硝化速率的25%。尽管温度的升高,生物活性增大,硝化速率也升高,但温度过高将使硝化菌大量死亡,实际运行中要求硝化反应温度低于38℃。例如高氨废水工程的调试应尽量选择气温15度以上的季节,如果必须在冬季启动,应尽量选用高氨污水厂的菌种,或有保温、加温措施的系统。3.2ph值硝化菌对ph值变化非常敏感,最佳ph值是8.0~8.4,在这一最佳ph值条件下,硝化速度,硝化菌最大的硝化速度可达最大值。在硝化菌培养时,如果进水ph值较高,能够达到8.0左右最好,如果达不到也不应刻意追求,只要系统内ph值不低第2页共4页于6.5即可,如低于此值,应及时补充碱度,如naoh、na2co3等。3.3溶解氧氧是硝化反应过程中的电子受体,反应器内溶解氧高低,必会影响硝化反应得进程。在活性污泥法系统中,大多数学者认为溶解氧应该控制在1.5~2.0mg/l内,低于0.5mg/l时硝化反应趋于停止。当前,有许多学者认为在低do(1.5mg/l)下可出现snd(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在do>2.0mg/l,溶解氧浓度对硝化过程影响可不予考虑。但do浓度不宜太高,因为溶解氧过高能够导致有机物分解过快,从而使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