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规程是以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颁布的《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规程》(DL/T793-2001)为基本文件,结合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发电设备的特点编写而成的。本规程经过多次专题会议讨论和专家意见征询,吸收和补充了专家的多数意见和建议。本规程对燃气轮机及联合循环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和统计作了详细的规定。本规程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规程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提出、归口并负责解释。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燃气轮机发电专业委员会。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可靠性的统计及评价办法,适用于我国境内燃气轮机发电企业发电能力的可靠性评价。2基本要求2.1燃气轮机发电设备(以下如无特指,机组、辅助设备统称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区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2.2本规程指标评价所要求的各种基础数据报告,必须准确、及时、完整地反映设备的真实情况。2.3“燃气轮机发电设备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程序、事件代码、单位代码,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组织编制,全国统一使用。2.4燃气轮机发电企业或机组,不论其产权所属,均应纳入全国电力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实施行业管理。3燃气轮机组基本类型及统计评价原则3.1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包括简单循环机组和联合循环发电机组。3.2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基本类型有一拖一分轴、一拖一单轴、二拖一、三拖一等多种形式。3.3本规程中机组状态、状态转变时间界线和时间记录的规定及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如无特别说明,均指针对单台发电机组的规定和定义。机组状态停用(IACT)在使用(ACT)可用(A)运行(S)全出力运行(FS)降低出力运行(IUND)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PD)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第1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1)第2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2)第3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3)第4类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4)备用(R)全出力备用(FR)降低出力备用(RUND)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PD)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第1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1)第2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2)第3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3)第4类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4)第4类非计划停运(UO4)不可用(U)计划停运(PO)大修停运(PO1)节日检修和公用系统计划检修停运(PO3)小修停运(PO2)非计划停运(UO)第1类非计划停运(UO1)第5类非计划停运(UO5)第2类非计划停运(UO2)第3类非计划停运(UO3)强迫停运(FO)辅助设备状态可用(A)备用(R)运行(S)非计划停运(UO)计划停运(PO)定期维护(SM)小修(PO2)大修(PO1)不可用(U)4状态划分4.1发电机组状态划分。4.2辅助设备的状态划分5状态定义5.1在使用(ACT)——设备处于要进行统计评价的状态。在使用状态分为可用(A)和不可用(U)。5.1.1可用(A)——设备处于能够执行预定功能的状态,而不论其是否在运行,也不论其能够提供多少出力。可用状态包含运行(S)和备用(R)。a)运行(S)——对于机组,指发电机在电气上处于联接到电力系统工作(包括试运行)的状态,可以是全出力运行,计划或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对于辅助设备,指正在(全出力或降低出力)为机组工作。b)备用(R)——设备处于可用,但不在运行状态。对于机组,备用可分为全出力备用、计划或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c)机组降低出力(UND)——机组修正容量达不到额定容量80%运行或备用的情况(不包括按负荷曲线正常调整出力)。机组降低出力可分为计划降低出力和非计划降低出力。计划降低出力(PD)——机组按计划在既定时期内的降低出力。机组处于运行,则为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PD);机组处于备用,则为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PD)。非计划降低出力(UD)——不能预计的机组降低出力。机组处于运行,则为非计划降低出力运行(IUD);机组处于备用,则为非计划降低出力备用(RUD)。按机组降低出力的紧迫程度分为以下4类:第1类非计划降低出力(UD1)—机组需要立即降低出力者;第2类非计划降低出力(UD2)—机组虽不需立即降低出力,但需在6h内降低出力者;第3类非计划降低出力(UD3)—机组可以延至6h以后,但需在72h时内降低出力者。第4类非计划降低出力(UD4)—机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