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生态粮仓建设方案为落实市委、市政府“百亿粮仓”战略部署,继续推进“生态粮仓”建设,提升粮食单产、品质、品牌和效益,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围绕市“百亿粮仓”建设规划和百万亩超级稻示范推广实施方案,利用我县生态优势、技术优势,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标准化生产、订单生产,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力,打造优质粮产业,使之成为乃至全国有影响的优质粮生产基地。二、目标任务2010年计划粮食面积85万亩,预计总产47万吨,其中小麦28万亩,总产10万吨;水稻56万亩,总产36万吨。小麦、水稻单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以上,粮食优质率达98%以上。大力发展优质杂交粳稻、超级稻生产,全县杂交粳稻面积达20万亩以上,超级稻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以上,启动有机稻米生产。积极开展粮食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2010年全县粮食产品质量安全符合国家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以上,其中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达23万亩(小麦3万亩、水稻20万亩)。通过产业招商,引进1—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增强带动能力。扶持现有粮食加工、购销企业,提升收购、加工、市场开拓能力。加快土地流转,引导土地向种粮大户集中,促进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三、主要建设内容1、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按照现代农业建设要求,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完善农田沟、渠、路、林配套,实施好土地平整项目,加快中低产改造步伐,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继续推进沃土工程,落实好国家土壤有机质提升和绿肥种植补贴政策,加大秸秆还田工作力度,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增加农田有机肥投入,逐步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提高耕地有机质含量,改进理化性质,提高地力水平,为第1页共4页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奠定基础。2、建立粮食标准化生产基地。制定小麦、水稻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广小麦、水稻标准化生产。在全县10个镇建立40万亩水稻、25万亩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全国农技推广示XX县区等项目带动,提升水稻、小麦单产、品质和质量安全标准。3、建立粮食高产优质核心示范区。在全复路两侧(含襄河、六镇、马厂等镇)建立万亩小麦核心示范区,每个镇建立千亩以上小麦丰产片,每个村建立百亩以上小麦丰产方。县农委在襄河镇八波村、六镇镇郑桥村、草庵村、白酒村建立万亩超级稻集成技术示范区;每个镇建立水稻万亩高产优质水稻核心示范区,在核心示范区内建立200亩高产攻关田。核心示范区实行“六化”、“五有”,即品种优质化、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销订单化、服务社会化,有明显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4、集成高产优质高效技术体系。结合良种推广补贴,确定并推介一批主导品种。大力推广应用小麦机条播、氮肥后移和水稻肥床旱育秧、宽行窄株栽植、机械插秧、测土配方施肥、好气性灌溉等先进生产技术,加强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推广病虫草无害化防治和统防统治,提高综合防治水平。5、积极培育优质粮品牌。积极扶持粮食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粮食生产、销售组织化程度。组织中央储备粮直属库、金成米业、儒林米业、兴怀米厂、雁湖同心等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粮食订单,计划全县水稻订单55万亩、小麦订单25万亩,农户订单签约率达95%以上。6、加强农村工业、生活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农村地区工业污染,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整治力度,搞好农村改圈、改厕,处理好农村生活污水,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指导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秸杆还田,禁止秸秆焚烧,鼓励使用农家肥、新型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推广生物防治,鼓励农膜回收再利用,第2页共4页减轻白色污染。大力推进乡村清洁工程。7、启动实施农田林网工程。加快农田林网建设,搞好村庄集镇绿化,以工程造林推动社会造林,努力扩大全县森林覆盖面积。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县委、县政府成立生态粮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