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应急避难所建设指导实施方案VIP免费

应急避难所建设指导实施方案_第1页
应急避难所建设指导实施方案_第2页
应急避难所建设指导实施方案_第3页
应急避难所建设指导方案为切实加快我县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全县综合防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平安社会,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实际,特制订我县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救结合,不断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平安提供安全保障。二、基本原则(一)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准绳,充分考虑居住环境和建筑情况,以及附近可用作避难场所的实际条件,建设安全、宜居城市。(二)科学规划。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编制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按时序报批建设。在进行民用建筑、公园、绿地、广场等规划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应急避难的需要,明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并将人防工程合理的列入其中,做到统筹考虑综合利用。(三)安全可靠。选择地势平坦,无地质灾害隐患的开敞空间,尽可能远离高大建(构)筑物、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及核等放射物品存放处;避开地震活动断裂带;选择室内公共场馆作应急避难场所或作为应急避难场所配套设施的用房,应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四)因地制宜。根据人口分布、人口和建筑密度等实际情况,按规定标准和要求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并结合公园、绿地等空旷场地的分布与人群疏散需求,赋予公园、绿地、防空地下室等公共场地避难、避险功能。(五)快速通畅。应急避难场所应设置2条以上与之连接第1页共4页的疏散通道,其宽度、纵坡及转弯半径应符合城市道路次干道的要求,以保障避灾群众快速、无阻到达避难场所。(六)平灾结合。确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等场地,应尽可能多修建防空地下室,做到地上与地下兼顾建设,平时完全服务于自身原有的功能,在遇突发事件时,发挥应急避难场所功能。(七)一所多用。应急避难场所应具有抵御多灾种的特点,符合战时人员疏散基地的要求,即在突发地震、火灾、水灾、战争等事件时均可作为避难场所。考虑具体灾害特点与避难需要的适用性,注意应急避难场所的区位环境、地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三、建设目标“十二五”期间,中心XX县区要建设和完善清华文化广场、城中花园、清湖广场等3个县级应急避难场所,全县各乡镇要建成1个以上乡镇级避难场所。四、应急避难场所规模(一)分级和功能结合城市行政区划、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等特点以及居民疏散的要求,将应急避难场所分为三级;县级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规模在1.5一15万平方米,可容纳1万人以上,原则上划定服务半径为3公里。具备一定的生活保障设施。乡镇级应急避难场所一般规模在2千平方米以上,可容纳1千人以上,原则上划定服务半径为500米。具备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设施。(二)配置标准乡镇级避难场所配置设施。供群众短时间避难的露天场地,需要时部分区域可设置帐篷。配备应急发电系统、应急厕所、应急广播系统、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设施、应急供水设施及避难场所标识。县级避难场所配置设施:在乡镇级避难场所配置标准上,增设以下功能区及配套设施:应急篷宿区、应急盥洗间、应急物资供应区、应急消防设施、应急垃圾点、应急停车场、应急第2页共4页电话亭等。(三)标识系统外部标识具有引导性,在场所周边主干道、路口、入口设置标志,为受灾人员移动、转换避难场所提供方向指示。内部标识具有指示性,用于划分、标识功能区与生活配套设施的区域、位置。包括:应急供水、应急医疗救护、应急厕所、应急棚宿区和应急食品供应等标志牌。五、有关要求(一)选址要求。选址要充分考虑城镇已有或拟建的场址,并与城市、城镇环境相协调,重点选择公园、绿地、休闲广场、学校操场、体育场馆、重要经济目标周围以及城市对外交通主出入口等区域。选址应处于建(构)筑物倒塌范围之外,保持疏散道路畅通;避让地质、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变电站、高压线走廊等电力设施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