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技术难关优化简化工艺流程---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合水油田超低渗油藏50万吨产能建设工程张志国李岩成卢惠春潘年明霍建军李园园李继华习琦【摘要】合水油田是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三低),经过多年几上几下反复勘探,评价该油区地质储量无开采价值。2008年我们认真进行超低渗透油藏技术攻关,使合水油田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合水油田建设中采取“大井组建设、井组串接、分段变径、端点加温”的方式对多井场管线链接,满足工艺需要,实现投资降控。以投资、工期、质量控制为重点,该项目“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化简化为手段,以降本增效为目的”,实现合水油田规模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序推进和完成工程建设目标。【关键词】合水油田超低渗油藏技术创新科学管理优化简化一、成果背景合水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西南部、甘肃省庆阳市的合水县、宁县和正宁县境内。合水油田是典型的超低渗透油藏,经过多年几上几下反复勘探,2008年才大规模滚动式的开采;庄一联合站为中心枢纽的集输站2座,增压点10座,注水站4座,接转站1座,伴生气综合利用站1座,三级消防站1座,35kv变电所1座,拉油站12座,超前注水流动注水撬8座,其中污水回注站4座(处理站),配水间82座,工程总投资费用为10.2亿元。第一项目部地面原油物性统计表长庆油田公司第一采油技术服务处是2009年转型采油业务的第一年,产能建设面临巨大的挑战与困难:因为移交原因,2009年初施工队伍、钻前、超前注水等产建准备严重不足;建设管理队伍经验严重缺乏、支撑力量不足;地质情况十分复杂,建设区域不落实;外协难度大、政府部门工作节奏慢,投资控制形势严重;林区、水源区建设安全环保要求高;地面配套工程建设,主要开采区域是合水县境内,开采面积为3018.7km2,产能钻井数777口,其中油井为574口,注水井203口。合水油田没有一座骨架工程可以依托,临时运行难度大、费用高,且多处于村庄、耕地保护区、林区和水源保护区,地形破碎,地面建设条件恶劣。历经2年时间已经建成36万吨小型油田,计划在2015年建成100万吨大油田,超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长庆油田的一大技术创新和发展的趋势。流体性质庄36井区(长8)庄211井区(长6)庄73井区(长3)原油粘度(mPa.s)50℃6.994.566.65密度(t/m3)20℃0.8560.8410.851初溜点(℃)54.55956凝固点(℃)191619气油比(m3/t)106.4111.827.3原油含水(体积含水)20%20%20&二、选题理由综合考虑合水油田开发状况及资源的均衡分配,建立了油田投资、产量、成本和效益优化简化配置模式。针对地质状况选择配套工艺,枝状集输工艺,单管流程、密闭集输、数字化、无基础抽油机等等系列技术的调整后适合本区块开发,满足要求,降低成本,站点建设推行“井组串接、井站共建场站合建、区部与站合建、井站合建”,根据成本的控制,结合超低渗开发模式,减少投资降耗是基本,缩减系统建设投资,确定地下地上一体化优化、地面工艺简化的开发方式。建设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以技术攻关,取得一定成效和显著的成果。三、实施时间产能建设项目组相对应的实施计划表,如下:合水油田地面工程项目管理实施计划表实施时间2008年5月~2010年1月分阶段实施时间表:管理策划2008年5月~2009年2月管理措施实施2009年2月~2009年11月过程检查2009年2月~2009年11月取得成效2009年3月~2010年1月四、管理技术创新合水油田超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新油田,产能建设“以技术进步为先导,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优化简化为手段,以降本增效为目的”,积极开展优化简化技术的研究、试验,提高地面工艺适应性;因此实施管理技术创新将是我们对钻井、试油、地质分析、井场组合、原油采出水处理系统、伴生气综合利用站,井场采用标准化治理、加强水源区保护措施,保护“天然水库、绿色屏障”,构建油田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的坚实基础。超低渗开采的模式采用大井场组合(6油+2水组合),09年合水油田的产能建设是15万吨(344口井),建设240m³/d增压点按照每座井场0.14设置,经过站外管线及配套工程优化简化,最后只需建设3座站点也完全满足生产要求,其中一个增压点接收到26个井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