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诺贝尔现场(夏榆)2007年10月14日23:52(2005年12月15日)219年来,瑞典学院每周四下午5点准时开会,国王可以与会,但没有发言权;每年颁奖典礼,万朵鲜花会从诺贝尔去世地意大利运来;瑞典学院26万册藏书,中文作家的约200册……鲁迅谈诺贝尔文学奖1927年,瑞典考古探险家斯文。赫定到中国考察研究时,曾与刘半农联系,传递提名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消息,由刘半农托台静农写信探询鲁迅意见。9月25日,鲁迅致台静农信中明确拒绝,摘录如下:静农兄: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世界上比我好的作家何限,他们得不到。你看我译的那本《小约翰》,我哪里做得出来,然而这作者就没有得到。或者我所便宜的,是我是中国人,靠着这“中国”两个字罢,那么,与陈焕章在美国做《孔门理财学》而得博士无异了,自己也觉得好笑。我觉得中国实在还没有可得诺贝尔奖赏金的人,瑞典最好是不要理我们,谁也不给。倘因为黄色脸皮人,格外优待从宽,反足以长中国人的虚荣心,以为真可与别国大作家比肩了,结果将很坏。我眼前所见的依然黑暗,有些疲倦,有些颓唐,此后能否创作,尚在不可知之数。倘这事成功而从此不再动笔,对不起人;倘再写,也许变了翰林文学,一无可观了。还是照旧的没有名誉而穷之为好罢。……迅上九月二十五日200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现场(本报资料图片)“我们找过鲁迅,他拒绝了我们”对埃斯普马克的访问是在诺贝尔博物馆的更衣间进行的。埃斯普马克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长达17年,现任常务秘书长霍拉斯。恩达尔是他的学生。整个访问过程中,埃斯普马克没有提到人们口中的他在瑞典学院的“重要影响力”。针对外界评价瑞典学院存在派系之争的说法,他的回应是:“我们的派别如果少于18种,那就一定是假的。”埃斯普马克的著作《诺贝尔文学奖内幕》曾在中国出过中文版,这本书实际上并没有太多地渲染诺贝尔文学奖的“丑闻史”,他只是在追寻诺贝尔文学奖100年来不断演进的“评价原则”。他不讳言瑞典学院的局限和缺陷,在他的书里,他列出了一个长长的被诺贝尔文学奖遗漏的杰出作家的名字。他把这种遗漏看成是瑞典学院无可逃遁的历史局限。按照约定,访问的时间只有15分钟。之后他要去一门之隔的博物馆会议厅开会。我提问的时候,身边前来更衣的人络绎不绝。15分钟后,埃斯普马克低头看了看手表,说:“我们还可以再谈5分钟”。5分钟后,他说:“你可以问最后一个问题。”每代院士对遗嘱都有新解释南方周末: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有时候显示出强烈的政治倾向,这个倾向一直被外界争议。诺贝尔文学奖会卷入政治吗?埃斯普马克:不能说卷入政治,有人对我们这么说,你们这样做会卷入政治,你们要这样,或者那样。但恰恰相反,我们只愿意按照自己的方式干。如果有人想利用政治干预我们,我们就告诉他这是行不通的。我们会告诉他政治不是我们的标准。比如1970年,我们考虑把文学奖给索尔仁尼琴的时候,征求过瑞典驻苏联大使的意见,问他给索尔仁尼琴发奖会不会对他个人产生不好的影响。瑞典大使对我们说,“对他个人没有关系,你们可以发奖。但发奖给索尔仁尼琴可能会破坏苏联和瑞典的外交关系。”其实他说错了,后来事实证明对索尔仁尼琴是有影响的。学院当时给大使的回答是,“也许可能会破坏瑞苏外交关系,但我们认为他是这个国家最好的候选人。”这件事证明我们的文学评奖并没有听命别的什么人,更没有听命于政治和权力。南方周末:你怎么看品特的政治倾向?在他的演讲中有对美国政府和英国政府的强烈批评。你们会不会担心被指责瑞典学院为品特提供了一个批评的讲坛?埃斯普马克:每个作家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对此我们只能接受,只能尊重他们的权利,这没什么可以大惊小怪的。今天中午我们跟英国大使吃饭,大使说,他不同意品特的看法,但很欣赏品特的演讲方式。大使说这是一个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演讲,一个能够打动人的演讲。南方周末:你曾经长期地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从你个人的立场来看,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奖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