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稿一国两制(1)《一国两制》读书笔记第一篇:《一国两制-背景-内涵及展望》1.背景说明一国两制是在一球两制的背景下提出的,最早是列宁提出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应和平共处,后来邓小平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将其继承和发展为《一国两制》,在此之前,也就是列宁提出之后,邓小平将其丰富之前,周恩来将其发展为处理各国关系的一个原则,也就是后来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对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提出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内涵而一国两制的内涵在这篇文章里却十分的丰富,包含政治价值方面的含义;经济价值方面的含义;国际价值方面的含义;文化方面的含义;理论价值方面的内涵(跟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定的渊源)。3.展望展望主要是针对台湾问题而言,其中提出台独分子之所以台独,是因为认识还不到位:对大陆的发展认识不到位;把自身的安全寄希望于外国的干涉;把政党的利益置于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之上。作者相信,中华民族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能够选择的仅仅只是手段而已,一百年不统一,一千年也是要统一的。对港澳的成就给以肯定,同时,对于台湾问题绝不承诺放弃用武力解决第二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祖国统一》1.重要观点一个中国原则的“新三句”,即“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这个新三句是对“一国两制”理论的深化和创新。第三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1.一国两制确实能维护和实现两岸共同利益和发展前景第1页共3页祖国统一后,台湾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通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统一后,台湾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在台湾的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可以同外国签订商务、文化协定,可以有自己的军队。采取这种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一方面能够确保台湾人民最终摆脱寄人篱下或为人附庸的地位,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作为一个强大国家国民的一部分而分享祖国的荣誉和权益,并全国人民一道挺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另一方面,大陆又可以为台湾提供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稳定、坚实的发展依托。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首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设计的,应更适合于台湾(一国两制的提出)(1)早在五十年代,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公开宣布:“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中美关系资料专集(下)[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61,2266.)周恩来提出的“一纲四目”(1963年提出):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一)统一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台湾之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与蒋介石;(二)台湾所有军政经济建设费用不足之处,都由中央政府拨付(当时台湾每年赤字8亿美元);(三)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待条件成熟并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决定后实行;(四)双方互不派遣特务,不做破坏团结之举(一国两制的前身)。邓小平,七十年代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伟大科学构想;1983年六月在会见美籍华人教授时,进一步阐述了一国两制构想,统一要符合双方的利益,并不是哪一方吃掉哪一方。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完全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1)能保障台湾人民的安全问题(2)能给台湾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实现大陆跟台湾的经济互补(3)台湾与大陆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与中华文化有着内第2页共3页在的精神联系。(4)也给台湾带来政治利益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完全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三个不变:现行社会制度不变、现有生活方式不变、与外国的经济文化关系不变六个保护:私人财产、房屋、土地、企业所有权、合法继承权、华侨和外国人投资等,一律受到法律保护第四篇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