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11页新苏南模式:嬗变的GDP2007年06月29日04:12[][字号:]来源:人民网-江南时报太湖蓝藻事件,无锡饮用水危机,使苏南这个曾叱咤风云的经济发展宝地被推上风口浪尖。与此同时,苏南的发展模式再次接受全方面拷问。有人说,是GDP崇拜毁了太湖。也有人说,科学发展观正在苏南凸显。20年前,江苏苏南“乡乡冒烟,村村点火”为表象的乡镇工业突飞猛进,创造了令世人称奇的“苏南速度”,“苏南模式”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关于新苏南模式的概念,早几年就有人提出,但对此内涵的诠释,却有着区别。在社科专家眼中,“新苏南模式,是顺应市场经济改第2页共11页第1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11页革要求,以城市为依托,统筹城乡的开放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省社科院研究员顾松年这样解释。然而在上个月人民日报理论版刊发的江苏省委党校课题组的一篇专论中,新苏南模式被誉为创新型模式,“超越全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局限,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发展,是今天‘新苏南模式’的亮点之一。”省委党校的观点一般来说也代表着官方的声音。有趣的是,苏南农民董梅珍也知道“新苏南模式”这个深奥的命题:“这模式那模式,让我们百姓点头称是的就是好模式。”尽管还存有争议,但是,“新苏南模式”作为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特殊现象,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模式需要实证。本栏目自本期起,将从苏南大地撷取部分缩影,以解读和观察新苏南模式的真谛。今天,本报推出的是“解读和观察新苏南模式”系列报道之一——模式缩影之一武进一句口号换了两个“关键字”早晨6点30分,雅浦村开始热闹起来。健身广场里,三三两两的老人,在散步、跳舞;村前河塘边,几个孩童在戏水玩耍,不远处还有几只鸭子追逐嬉戏;宽敞的道路上,一些村民,在匆忙赶路……看着现在的雅浦,村民董梅珍说,现在我们一点不羡慕城里人。在武进的版图上,雅浦村从来都是边缘化的小村。坐落在太湖之滨,窖墩山脚下,“靠山吃山”自然成了雅浦村民最初的生财之道。早在10年前,当地许多村民就买了拖拉机跑运输,每天起早贪黑上山拉石料。几年下来,口袋渐渐鼓了起来,可代价却是:村容村貌惨不忍睹,垃圾、灰尘到处飞,山上宕口放炮时刻威胁着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渐渐地,人们对这种致富手段感到了厌恶。2002年,武进雅浦村人决定,关停宕口,停止采石,保护环境。于是,猪圈成了花坛,“龙须沟”变成了清水渠,闲置房成了健身广场……宽敞的水泥路延伸到董梅珍家门口,黄色调的墙面营造出温馨的庭院生活,郁郁葱葱的树木藏着一幢幢楼房。“现在,早晨我们可以在清新的空气里晨练、散步,到了晚上,60多盏路灯放出光亮,我们就到健身广场去跳跳舞,打打太极拳,再话话家长里短。”乐在其中的董梅珍说,环境改善了,我们自己就像生活在“世外桃园”。第3页共11页第2页共11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11页和董梅珍一样,武进每个乡镇的村民都切身感受到了身边的变化:黑烟囱越来越少了,视线看得越来越远了,河塘里的鱼儿又开始冒起了小泡泡……“这模式那模式,让我们老百姓点头称是的就是好模式”。当记者就新苏南模式与董梅珍们聊天时,他们说。花都水城,浪漫武进。正如今年武进旅游节宣传标语所描述的那样,武进人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雅浦村的改变,是武进现有14个乡镇的一个缩影,不仅标志着武进区工业结构的调整,更是该区“环境换取增长”向“环境促进增长”转变的象征。提起武进,众所周知,它的经济在全国县级区域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是苏南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经济迅猛增长的代价是惨痛的。据环保部门数据统计显示,2006年11月前该区工业COD年排放总量已达1.9万吨,其中高污染、高耗能行业COD排放就占到全区工业排放总量的88%以上。据武进区委宣传部门的同志介绍,近年来,武进区委、区政府充分认识到了该区工业结构性矛盾带来的矛盾,主要领导人多次指出,武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