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一传统文化描述型一、单项选择题1.《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对精制蜡过程有如下记载:“……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蒸馏B.升华C.干馏D.重结晶答案D解析“……先将蜡六两熔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熔,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涉及到用加热的方法,将被提纯物质熔化、过滤、用酒精溶解、冷却结晶的过程,为重结晶操作,故选D。2.(2018·南京高三二模)《天工开物》膏液篇,关于提取油脂有如下的叙述,“若水煮法,则并用两釜。将蓖麻、苏麻子碾碎,入一釜中,注水滚煎,其上浮沫即油”。此文中涉及到的下列操作是()A.分液B.蒸发C.升华D.蒸馏答案A解析文中叙述的方法是:水煮法提取油脂,使用两个锅,将蓖麻、苏麻子碾碎,放进一个锅里,加水煮至沸腾,浮在上面的是油,将上层的油和下层水分离开用分液法,答案选A。3.孙思邈《太清丹经要诀》中对制取彩色金(主要成分为SnS2)的过程有如下叙述:“雄黄十两,末之,锡三两,铛中合熔……坩埚中,火之……以盖合之。密固,入风炉吹之。令锅同火色,寒之。开,黄色似金”。其中雄黄的主要成分为As4S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nS2可溶于硝酸B.该过程也可以在空气中进行C.制取彩色金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D.可用灼烧的方法鉴别真金与彩色金答案B解析A项,SnS2中Sn显+4价,S显-2价,-2价S具有还原性,硝酸具有强氧化性,SnS2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因此SnS2可溶于硝酸,正确;B项,-2价S具有还原性,该过程如果在空气中进行,SnS2容易被O2氧化,因此该过程不可以在空气中进行,错误;C项,根据题中信息,加锡三两,锡为单质,产物为SnS2,Sn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即过程中存在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项,SnS2容易受热分解,颜色发生变化,真金受热不易分解,颜色不变化,正确。4.中国诗词中常蕴含着一些自然科学知识,针对下列一些诗词,从化学角度解读正确的是()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蕴藏着自然界中碳、氮的循环B.“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描述了颜色反应的现象C.“独忆飞絮鹅毛下,非复青丝马尾垂”中的“飞絮”与“马尾”化学成分相同D.“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紫烟”是碘的升华现象答案A解析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落红中含有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A正确;诗中描述的现象为物理变化,而颜色反应为化学变化,B错误;“马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飞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成分不同,C错误。5.《本草纲目》“烧酒”条目:“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文中的“法”指()A.萃取B.蒸馏C.升华D.干馏答案B解析由题中信息可知,蒸令气上,说明利用的是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进行分离,该法为蒸馏操作,故答案选B。6.(2018·昆山高三3月模拟)中华诗句华丽优美且富含哲理,古人常将化学知识融入诗句中。以下诗句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C.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D.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答案B解析A项,风声雨声,花落下来都是物理变化,错误;B项,碳酸钙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为化学变化,正确;C项,沙里淘金属于物理变化,错误;D项,雪把沙路填平,水流的声音被浮冰掩盖,属于物理变化,错误。二、不定项选择题7.《茶疏》中对泡茶过程有如下记载:“治壶、投茶、出浴、淋壶、烫杯、酾茶、品茶……”。文中未涉及的操作方法是()A.溶解B.萃取C.过滤D.蒸馏答案D8.中国诗词、成语中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榆荚只能随柳絮,等闲缭乱走空园”中“柳絮”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豗似火攻”灿烂美丽的烟花是某些金属的焰色反应,属于化学变化C.“百炼成钢”,通过多次煅炼,使生铁中碳等杂质降低达到了钢的标准D.海市蜃楼这种光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