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品赏析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师的探索与实践0班级:建筑071姓名:刘雁飞学号:2007016241181第0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0页共8页写在前面的话在这个动荡的二十一世纪里,我们对于文明的冲突应该抱什么样的态度?于“全球化”的鼓惑之下,我们又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立场?面对这样的一个世界,如何呵护好我们自己的文化基因,使它能够完整地传下去,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的建筑实践要有这样的胸怀:要做到立足地方而胸怀世界,作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正因此,只有坚持“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观点,才能拯救我们的建筑实践和建筑文化。当下中国追求的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较多地运用宫殿或庙宇的大屋顶、四合院的等级序列、里弄的天井院落、江南园林、小桥流水等定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时也会延伸到具体的砖瓦、夯土乃至书法、京剧等,这些元素体现了中国特定的地方文化,但由于一些错误的观念,一些建筑师只是单纯的追求着形式的相似或是传统形式的片段,而导致了我们传统建筑形式的破坏,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建筑师对“批判的地域主义”的认识不够深刻,不够全面。本次论文选择“批判的地域主义”为主题,通过对世界各地具有不同地域文化著名建筑师的探索与实践的分析,来寻找“批判的地域主义”的真正含义,以便我们能清醒的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找到我们的建筑设计方向。第1页共8页第0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页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师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桲论似地构建着一种地域主义,其既要接受乡土的文化片段,又要使之“世界化”;它试图建立起一种外向型的乡土地域文化,在传统乡土建筑封闭的地方特征之外。关键词批判性地域主义、场所感、现代建筑引言在当代这个文化与社会不断趋向同化的年代里,文化趋同的单一性趋势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的质疑与抵制。而这种抵制反而激起了一种寻求特殊性、地域性和差异性的现象,所以地域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有着与日俱增的时代意义。然而,由于一些错误的观念,一些建筑师出于对地域主义的错误认识,把现代主义全盘否定,拒绝同外来的文化融合,把地方性与全球对立起来,从而导致了一些复古的、狭义的地方主义建筑思潮。地域主义传统不能固守原有的形式、材料以及工艺,而是应该根据社会的发展进行转化,所以在强调地域传统文化的差异性时,也要对世界的普遍文化趋向有一定高度的认同感并与之结合起来,从而创作出一种具有场所精神的地域建筑。批判性地域主义理论批判性地域主义(CriticalRegionalism)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全球文明持续且日益变本加厉地瓦解各种形式的传统的、以农业文明为基础的本土文化的时刻提出的理念。面对国际主义风潮的肆虐,他一方面抨击了毫无地方特征的机器美学与纯理性主义,强调地方精神和重塑多元化的平等共存;另一方面也反对浪漫主义和与其相联系的商业文化,认为“过度的熟悉对意识犹如一种毒品”,从而批评完全使用地方原有的手工艺与材料而不对传统进行变革的做法。弗兰普顿将批判性地域主义看作一种边缘性的实践,认为它不仅对全球化,而且对地方和地域主义也持有批判态度;它强调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地方的地理环境作为设计灵感的源泉,注重建筑在特定场所上营建的领域感。批判性地域主义强调构建(Tectonic),提出构建在表达方式上应体现当地特色,而不是通过低级的图像化、符号化的拼贴来实现自身风格。批判性地域主义重视对场地的回应,将场地视为嵌入建筑的三维结构,认为建筑应该是与场地相结合的。同时它重视光线的运用,认为光线是作品体现容量和构筑价值的主要介质。它还强调触觉在建筑体验中的作用,反对媒体时代以·上海·北·纽约第2页共8页第1页共8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页信息替代经验的倾向,认为在建筑体验中不仅视觉起着作用,其它如冷、热、潮湿、干燥及材料的气味等都与人发生着互动,因此建筑的营造不能只注重形态、建筑材料、构造方式等都是地方建筑营造中的重要因素。批判性地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