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7页按照古今时间顺序依次略述中国传世花鸟名画。编辑工作量不小,本人只有深夜时间可以上网,每次20张左右为上限。新石器时期第2页共37页第1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7页第3页共37页第2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37页《鹳鱼石斧图》新石器时期陶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河南省博物馆藏陶缸于1978年在河南省临汝县阎村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系夹砂缸。腹部一侧绘有鹳鱼石斧纹样,以红棕两色绘成,约占缸体面积的三分之一。左绘有鹳鸟一只,昂首挺立,六趾抓地,二目圆睁,口含一条大鱼;右绘一把石斧,斧头捆绑在竖立的木棒上端。此画笔法凝重,色彩醒目,形象逼真,反映了当时原始部族的渔猎生活,是我国原始陶绘中罕见的艺术珍品。唐第4页共37页第3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37页《游骑图》唐佚名绢本设色纵22.7厘米横94.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一队人马由左向右出行的场面。画面上人马布置前紧后松。卷首第一骑者和两步行者以背侧面向右后方行进。此马昂首嘶鸣,两步行者紧步相随,人马一同目视前方,创造了一种远行的气氛,从而使右侧本来局促的空间顿显空旷辽远。画家以娴熟细劲而简洁的笔法描绘,人马造型雍容大方,神态各异,自然合度,为唐代画马的典型风格。第5页共37页第4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5页共37页《百马图》唐佚名绢本设色纵26.7厘米横302.1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卷共描绘各种马95匹,牧马的奚官与圉人41人在一条河中及岸边洗马、戏马、驯马、饲马的场面。这幅图中所描绘的近百匹黑、白、红、花等各色马,有动有静,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画家对马的描绘,极善抓住其动态和神情,运动中的马被表现得活泼顽皮,静立时的马又被表现得庄重威武。画中笔法清秀温雅,敷色清淡,可以看出唐法向宋元法变化的痕迹。第6页共37页第5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6页共37页《五牛图》唐韩滉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第7页共37页第6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7页共37页韩滉(723—787),字太冲,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官至金紫光禄大夫,东西两道节度史,后封晋国公。以画牛著称于时。此图画五头状貌、姿态各不同的黄牛。五头牛均膘肥体壮,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但又各自有不同的性情,居中一头更显沉静本份,蹭痒那头显得有些调皮,回头舐舌那头较为活泼,昂首那头似乎有些胆怯。此画行笔粗放凝重,设色较为淡雅。作品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高度水平。第8页共37页第7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8页共37页《照夜白图》唐韩幹纸本设色纵30.8厘米横33.5厘米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第9页共37页第8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9页共37页韩幹(706—783前后),陕西西安人,少时家贫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余年而艺成。工画马,师曹霸而重视写生。杜甫言其马图“逸态萧疏,高骧纵姿”。图中所绘“照夜白”骏马,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一匹坐骑。它昂首嘶鸣,四蹄飞骧,鬃毛竖立,膘肥肌健。韩幹曾对玄宗说过:“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而此画以富有弹性的、遒劲的线条和略加渲染的绘画技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骏马的矫健和奔腾气势,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画马的精品。第10页共37页第9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0页共37页《牧马图》唐韩幹绢本设色纵27.5厘米横34.1厘米台湾故宫博物院藏第11页共37页第10页共3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1页共37页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画马赞》中说:韩幹画马,毫端有神。……鱼目瘦脑,...